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6部分

,人文不能佔比過重。

“大家都找好自己要拍的題材,回頭分完組,我們再仔細探討拍攝方式。嗯,分組的時候。儘量是有經驗的員工分開,加入各個導演小組。”張譚最後說。

紀錄片攝製組的成員,一共有兩部分,一部分是張譚原本的石頭團隊,一部分是央視紀錄片部門的員工。

六個小組,陳力、王曉宇、餘輝各帶一組,央視的馬志宇、苟玉才、趙世鵬也各帶一組。

……

分組結束後,一個小組包括組長共有六名隊員,分別是副導演、攝像、燈光和兩名場務。這六組人馬將在今後一年時間裡。天南海北四處飛,拍攝出張譚需要的大量素材。

會議接下來探討拍攝內容和方式。

“紀錄片本身就是慢工出細活的工作,外國人為了拍一部紀錄片,甚至花費幾年十幾年拍攝素材。我們需要學習這種精神。當然我們不需要一個鏡頭拍這麼久,分配好各地的取材時間,到時間了就去拍攝。一年時間足夠了。”

張譚說完,又用投影機投影了幾張幻燈片。

“你們先看看我設計的幾張海報。”張譚按了一下按鈕。第一張海報投影出來。

海報很有意境,一雙筷子夾著一條裡脊肉的樣式。但是仔細看,會發現紅色的瘦肉部分是山的形狀,白色肥肉部分是河水,上面還有一條小船,黃色的肉皮部分則是一長串的麥浪。

等了一會,張譚又切換到第二張。這一張海報也是象形圖片,一個大海碗,上面漂著小船,將山水都納入其中。

接下來幾張,都是差不多意境的海報。

張譚轉而看向眾人:“大家大概能揣測到我要怎麼拍了吧?”

陳力點了點頭:“大致看出來一點頭緒,導演是要藉著拍美食來拍創造美食的環境與人對吧?”

張譚點頭:“大概是這麼個意思,當然也並非單獨拍環境或者人,拍環境、拍人就落了下乘,我們要拍食物。那麼食物是怎麼來的,誰發現了食物,誰創造了食物,誰吃了食物,那個地方吃食物有什麼風俗,都可以新增進去。”

接著他又仔細說了說,具體的結構模式,然後大家一起討論,將所有的細節都弄明白。

接下來幾天時間裡,張譚從央視拿到了高畫質攝像機等尖端裝置,分配給六個小組。這一次拍攝紀錄片,不僅要拍出人文,還要拍出畫面,用最美的畫面去呈現最美的食物和最美的中國。

幾天之後,攝製組兵分六路,開始奔赴全國各地拍攝。

張譚也不辭勞苦,飛來飛去,在各組之間轉悠,指導監督。

……

“譚張要拍紀錄片!”

這個訊息是在2008年的元旦到來後,被人傳開的。到了張譚這個級別,要做點什麼事情,根本就藏不住訊息。

他會忍著不說,就像他做慈善也沒聲張,但是不能保證身邊的人不說出去。尤其是那些記者,各種拉關係,總會讓一些員工心動,然後透露張譚的訊息。

這次的紀錄片也是如此,被薪浪網的一名記者率先公佈出來,然後被各大媒體轉載了過去。

“央視廬影合作拍攝《舌尖上的中國》,譚張新作確定為大型美食紀錄片。”

“電影導演風生水起,譚張為何又轉行紀錄片了?”

“是多才多藝,還是無所畏懼——獨家點評譚張成名史。”

“武俠?歌曲?電影?現在輪到紀錄片?譚張究竟有多少才華?”

對張譚拍紀錄片,懷疑、肯定者皆有。

為免大家胡亂猜測,張譚的個人微…博釋出了新訊息,低調處理:“拍攝《舌尖上的中國》純屬個人愛好,給廣大美食愛好者,帶來一些福利,也向大家展示五千年曆史的傳統農耕文明,人與食物之間的故事。”(未完待續。)

第309章 舌尖上的新年

紀錄片的拍攝不同於電影,拍電影只要選擇好幾個固定的取景場地即可,拍《舌尖》則需要全國各地跑,六個導演小組是一週換一個地方,按著時間表跑步。張譚就飛得更頻繁了,往往一個地方只待一兩天時間。

他要統籌六個導演小組的取景拍攝,雖然不需要親自掌機拍攝,但勞累並不比別人差。

苦中作樂的是,這可以算作環遊全國,可以遊覽許多地方的不同山水景色,品味大千世界的風土人情。

不過也就是開頭一陣子比較忙碌,等六個導演小組都走上正軌,分集導演們知道要怎麼拍攝了,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