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1部分

側或頜下,腫塊一般較小,每個約黃豆大,數目多少不等。

2。癭病與消渴

癭病中的陰虛火旺證型,應注意與消渴病鑑別。消渴病以多飲、多食、多尿為主要臨床表現,三消的症狀常同時並見,尿中常有甜味,而頸部無癭腫。癭病中的陰虛火旺證雖有多食易飲,但無多飲、多尿等症,而以頸前有癭腫為主要特徵,並伴有煩熱心悸,急躁易怒,眼突,脈數等症。

3。癭囊與癭瘤

癭囊頸前腫塊較大,兩側比較對稱,腫塊光滑,柔軟,主要病機為氣鬱痰阻,若日久兼瘀血內停者,區域性可出現結節。癭瘤表現為頸前腫塊偏於一側,或一側較大,或兩側均大,癭腫大小如桃核,質較硬。病情嚴重者,腫塊迅速增大,質地堅硬,表面高低不平。主要病機為氣滯、痰結、血瘀。

【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1。辨在氣與在血

頸前腫塊光滑,柔軟,屬氣鬱痰阻,病在氣分;病久腫塊質地較硬,甚則質地堅硬,表面高低不平,屬痰結血瘀,病在血分。

2。辨火旺與陰傷

本病常表現為肝火旺盛及陰虛火旺之證。如兼見煩熱,易汗,性情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指顫抖,面部烘熱,口苦,舌紅苔黃,脈數者,為火旺;如見心悸不寧,心煩少寐,易出汗,手指顫動,兩目乾澀,頭暈目眩,倦怠乏力,舌紅,脈弦細數者,為陰虛。

二、治療原則

癭病以氣滯、痰凝、血瘀壅結頸前為基本病機,其治療應以理氣化痰、消癭散結為基本治則。癭腫質地較硬及有結節者,配合活血化瘀;火鬱陰傷而表現陰虛火旺者,以滋陰降火為主。

三、證治分類

1。氣鬱痰阻證

症狀:頸前喉結兩旁結塊腫大,質軟不痛,頸部覺脹,胸悶,喜太息,或兼胸脅竄痛,病情常隨情志波動,苔薄白,脈弦。

證機概要:氣機鬱滯,痰濁壅阻,凝結頸前。

治法:理氣舒鬱,化痰消癭。

代表方:四海舒鬱丸。本方功能理氣解鬱,化痰軟堅,消癭散結,適用於癭病早期由痰氣鬱結所致者。

常用藥:昆布、海帶、海藻、海螵蛸、海蛤殼、浙貝母化痰軟堅,消癭散結;鬱金、青木香、青陳皮疏肝理氣;桔梗載諸藥上行,兼以利咽。

肝氣不疏明顯而見胸悶、脅痛者,加柴胡、枳殼、香附、延胡索、川楝子;咽部不適,聲音嘶啞者,加牛蒡子、木蝴蝶、射干利咽消腫。中成藥可選用五海癭瘤丸、消癭氣瘰丸。

2。痰結血瘀證

症狀:頸前喉結兩旁結塊腫大,按之較硬或有結節,腫塊經久未消,胸悶,納差,舌質暗或紫,苔薄白或白膩,脈弦或澀。

證機概要:痰氣交阻,血脈瘀滯,搏結成癭。

治法:理氣活血,化痰消癭。

代表方:海藻玉壺湯。本方既能理氣化痰消癭,又能養血活血,適用於氣滯、痰阻、血瘀壅結頸前所致的癭病。

常用藥:海藻、昆布、海帶化痰軟堅,消癭散結;青皮、陳皮、半夏、膽南星、浙貝母、連翹、甘草理氣化痰散結;當歸、赤芍、川芎、丹參養血活血。

胸悶不舒加鬱金、香附、枳殼理氣開鬱;鬱久化火而見煩熱、舌紅苔黃、脈數者,加夏枯草、丹皮、玄參、梔子;納差、便溏者,加白朮、茯苓、山藥健脾益氣;結塊較硬或有結節者,可酌加黃藥子、三稜、莪術、露蜂房、殭蠶、穿山甲等,以增強活血軟堅、消癭散結的作用;若結塊堅硬且不可移者,可酌加土貝母、莪術、山慈菇、天葵子、半枝蓮、犀黃丸等以散瘀通絡,解毒消腫。中成藥可選用消癭片、小金片。本型多由氣鬱痰阻證發展而來,一般需較長時間服藥,方可取效。

3。肝火旺盛證

症狀:頸前喉結兩旁輕度或中度腫大,一般柔軟光滑,煩熱,容易出汗,性情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指顫抖,面部烘熱,口苦,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數。

證機概要:痰氣交阻,氣鬱化火,壅結頸前。

治法:清肝瀉火,消癭散結。

代表方:梔子清肝湯合消瘰丸加減。梔子清肝湯清肝瀉火,適用於肝鬱化火之癭病;消瘰丸清熱化痰,軟堅散結,適用於痰結化熱之癭病。

常用藥:柴胡疏肝解鬱;梔子、丹皮清洩肝火;當歸養血活血;白芍柔肝;牛蒡子散熱利咽消腫;生牡蠣、浙貝母化痰軟堅散結;玄參滋陰降火。

肝火旺盛,煩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