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92部分

來,但是現在日本海軍最主要軍官幾乎都是戰列艦派,所以,日本海軍中的航母派軍官並沒有讓自己以航母為海軍主力的作戰思想佔據主流地位。相反的,日本將更大的力量投入到了研製新式戰列艦,以及製造新式戰列艦主炮的行動中去了!而在日本科技人員的努力下,日本新一代射程達到了850公里的540毫米口徑戰列艦主炮也研製成功了,雖然仍然與中國戰列艦主炮的射程存在著一定的距離,但是隨著日本新式炮彈的研製加速,這種差距將迅速縮小。相應的“金剛”級戰列艦的設計工作也加速了,並且在2046年初,設計還沒有完全結束的時候,就在橫須賀鋪下了第一塊龍骨,進入了緊張的建造階段。當然,這種在沒有完成設計時就開始建造的做法並不可取,這直接導致第一艘“金剛”號的建造工作延長了半年,同時存在著大量的問題,導致服役時間晚了至少9個月。而第二艘“霧島”號的建造工作也延遲了3個月,直到第三艘“長明”號時,才解決了設計上的問題,但是此時距離日本戰敗已經不是很遠了!

當然,日本也並不是不重視航母的發展,因為現在的海戰中,航母所提供的防空掩護力量,幾乎是任何其他力量所無法取代的。但是,日本大部分海軍將領對航母的認識都很偏頗,即使是有限的支援航母發展,也有很大原因是受到了中國的影響,而並不是自主自動的發展新式航母!

在知道中國加快了“嘉陵江”級航母的建造進度後,日本迅速的做出了反應,海軍部向四大造船船廠發出了通知,必須要儘快拿出新一代航母來,以對抗中國這種“變態”級航母帶來的威脅!

在確定了技術要求之後,日本的“鳳翔”級航母開工建造了,雖然日本海軍強烈要求增加航母的載機能力,這最好是採用中國“嘉陵江”級航母的設計,因為這是最有效的增載入機作戰能力的航母設計方法。但是,以當時日本的科技力量,特別是在設計大型航母方面的技術經驗,日本根本就拿不出這樣的設計圖紙來。而即使向歐洲引進這樣的技術,恐怕也來不及了。當然,手裡有現成技術的美國不一定見得將這麼重要的航母技術賣給日本!

“鳳翔”級航母仍然採取了以往的斜角甲板設計方案,只是排水量比“赤城”級增加了15000噸,除了改善航母結構,增強航母抗沉與抗打擊能力,另外可以多攜帶2000噸航空燃料,1500噸彈藥。但是,以及日本海軍對航母作戰思想的限制,航母載機數量並沒有得到提高,甚至還因為要加強航母結構,所以載機數量有所減少,只能夠攜帶84架作戰飛機,這遠遠的低於中國任何一艘航母的載機能力!

當然,中日雙方不僅僅在建造新式航母與戰列艦這兩種主力戰艦,同時也開始擴充別的艦種,這其中的重點,自然是潛艇!

透過這場海戰,雙方都發現自己臨時改進的重型潛艇用魚雷的作戰效果非常理想,而且這還僅僅是做了初步的改進,勉強加大了戰雷頭的裝藥量以及戰雷頭的結構,就能夠有效的對付對方的主力戰艦了!而且,現代化潛艇在海戰中的優勢表現得相當明顯,特別是在各國水面戰艦的速度紛紛提高,而反潛探測能力卻並沒有提高多少!所以,潛艇必然會在海戰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中日幾乎同時開始建造新一代潛艇,同時開始加強潛艇的反潛作戰能力,道理很簡單,在水面艦艇的反潛能力降低,一時半會又無法出現質的提高;而航空反潛力量又無法為艦隊提供全時段的反潛能力,在這一情況之下,只有加強潛艇本身的反潛能力,因為實戰已經證明,潛艇就是最好的反潛武器!

在改進現有潛艇,並且加快新式潛艇建造工作的同時,雙方都在尋求更為強大的潛艇武器,即更為先進的潛用重型魚雷!現有的潛用重型魚雷幾乎都是在老實魚雷上改進而來的,所能提高的作戰能力非常有限。最明顯的是戰鬥部破壞能力偏小,無法有效的對付有防魚雷裝甲帶的主力裝甲,以及魚雷的速度已經無法跟上水面艦艇的速度了。以中國的35號650毫米魚雷的速度為例,其最大速度雖然達到了70節,但是正常作戰速度只能夠達到50節,而日本的主力水面艦艇的速度卻達到了55節以上!而日本的533毫米重型魚雷的速度只能達到50節,根本就追不上任何一種裝備了聚變動力系統的水面戰艦!

新式魚雷的研究工作並不是很順利,畢竟魚雷無法使用聚變動力系統,大多數魚雷使用的是蓄電池作為動力源,而比較先進一點的,使用的是大功率封閉式內燃機。而這兩種動力系統的功率密度是無法讓魚雷達到100節以上的速度的!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