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92部分

必須要開發新的魚雷動力系統,但是這絕對無法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完成,即使在好多年前,很多國家就已經在開發這方面的技術了,但是遇到的技術難題很難迅速解決!所以,在這場戰爭中,潛艇雖然具備有強大的威脅能力,但是受到使用武器的限制,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之內,潛艇的作戰模式主要是攔截射擊,即在對方戰艦的航線前埋伏下來,然後從側面進行攻擊!而這,極大的限制了潛艇戰力的發揮,恐怕,這是所有潛艇官兵最為不甘心的事情吧!

除了提高潛艇作戰能力之外,加強水面護航艦艇的作戰能力也是極為重要的。透過這場海戰可以看出來,出了航母與戰列艦之外,別的水面艦艇所能夠發揮的作用並不是很大,而且還存在著明顯的缺點!

首先是防空戰艦的作戰能力已經無法滿足現代化海戰的要求。其實,中日的主力防空戰艦都是巡洋艦,因為受到成本,作戰使用的限制,巡洋艦的排水量不可能很大,不然任何一個國家都承受不起這麼龐大的海軍編制。而正是這種限制,讓巡洋艦的防空能力也受到了巨大的限制。拿“黑龍江”級戰列艦與“太行山”級巡洋艦做個比較,就能夠很明顯的看出問題的所在了。因為“黑龍江”級戰列艦裝備有2座聚變反應堆,能夠提供至少250兆瓦的動力,這足以在保證戰列艦的航速不降低的情況下,維持6門粒子炮持續作戰。而巡洋艦隻有一座聚變反應堆,只能夠提供100兆瓦的動力,在保證戰艦航速不降低的情況下,只能夠維持2門到3門粒子炮持續作戰。另外,戰列艦能夠攜帶至少120枚射程達到了220公里的區域防空導彈,而巡洋艦隻能夠攜帶120枚區域防空導彈,且其火控通道比戰列艦少了兩個!這些,都是因為巡洋艦的缺點!

最嚴重的缺點,是巡洋艦的生存能力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就算只捱上一枚戰列艦的重型炮彈,或者是一枚反艦導彈,至少都將失去作戰能力,而戰沉的比例也非常巨大。所以,在激烈的海戰中,巡洋艦幾乎成為了擺設。

同時,作為一種主力戰艦,巡洋艦在海戰中,僅僅承擔起了防空任務,這未免讓人覺得很浪費。所以,提高巡洋艦在海戰中的作用,是中日海軍都在考慮的問題。從這次海戰之後,中國開始建造新一代的“南迦巴瓦”級巡洋艦了,該級巡洋艦裝備的203毫米電磁炮是從新設計的,射程達到了創記錄的450公里,這使巡洋艦具備了打擊對方主力戰艦的能力。同時,該艦的航速提高到了65節左右,顯然,這完全是針對日本以發展戰列艦為主力的海軍發展方針的對抗性行動。當然,這也是為了與日本新一代巡洋艦對抗而設計建造的。正是因為這級巡洋艦其特定目的的設計結果,最終導致該級巡洋艦在戰爭結束之後,沒有服役多少年就退役了,因為這並不適合未來海軍的發展方向!

日本人做得更徹底,在“高波”級巡洋艦的基礎上,發展了可新一代的重巡洋艦“黑羽”級。這種巡洋艦的排水量達到了23000噸,比中國的“南迦巴瓦”級巡洋艦的排水量多出了整整6000噸!裝備有12門203毫米,射程達到了350公里的電磁炮,同時重點部位都能夠抵抗中國以前巡洋艦的炮擊,速度達到了65節,成為了戰時最強大的重巡洋艦!

另外,日本還準備發展一種戰列巡洋艦,即擁有戰列艦的火力,但是防禦能力比戰列艦低一點,速度卻更高一些的,能夠與戰列艦一起作戰的大型戰艦。日本設計的這種戰列巡洋艦的排水量達到了55000噸,裝備了9門540毫米主炮,可以說是為了補充戰列艦數量不足而建造的一種替代型,成本更低的戰艦。

此外,雙方在研製水面反潛戰艦方面都在2046年中期左右取得了突破,中國第一代以聚變反應堆為動力系統的反潛驅逐艦正式開工建造,並且從2047年初,以每月5艘的速度加入海軍服役。從這可以看出來,中國的造船能力有多強大。為了增強其反潛作戰能力,該級驅逐艦不但裝備了新式的動力系統,同時也是第一種使用非傳統推進系統的水面戰艦!該戰艦使用的是電磁流體推進技術。這種技術的原理並不複雜,早在20世紀80年代,美蘇都在這方面做過努力,但是在研製中存在的技術難度卻非常巨大,最終蘇聯解體,而美國的全球霸權地位已經不再需要這種技術的支援了。到了2035年左右,這方面的技術都已經逐漸成熟,2040年,中國第一次在一艘核潛艇上實驗了這種水中推進裝置,本來計劃於2048年左右將其用在新一代核潛艇上。現在,戰爭爆發了,新一代核潛艇提前開始建造,但是該推進系統的研製方面,卻沒有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