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外交官,他對海軍的情況並不是太瞭解,只是習慣於將海軍作為外交訛詐的工具,但他沒想到,曾經讓他倚為最堅強的後盾的大英帝國海軍遠東艦隊的實力,竟然是這樣一種情況。
十九世紀以來,西力東漸,中國門戶大開,中外通商傳教等活動日益頻繁。西方各國為了維護其本身的在華利益以及保護其僑民安全,紛紛派遣海軍來華,諸如英、法、德、俄、美、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皆曾組成遠東艦隊在中國沿海及西太平洋各地展開活動。或者3艘、5艘;或者10艘、8艘,其中尤以英國的“中國艦隊”規模最為可觀。經常維持在20艘左右,而且鐵甲、巡洋、快船、汽艇、炮船等各類戰船無不齊備,是以其戰鬥力最為強大。自鴉片戰爭後設立起,隱然執掌遠東地區列強海軍之牛耳。非但與中國的政治、經濟、外交、國防以及軍事息息相關,同時對於東亞大局亦時有相當程度的影響。
由於英國殖民地遍及於五大洲,而有“日不落國”之稱,且其商業勢力凌駕於世界各國,是以為了保障殖民地及航運的安全,乃將其皇家海軍(TheBritishRoyalNavy)有計劃地分駐於世界各主要地區,形成為一個全球性的戰略網。其海軍分佈概況為:
1。大西洋艦隊(ThehomeortheAtlanticstation)
2。地中海艦隊(TheMediterraneanstation)
3。南非艦隊(TheSouthAfricanstation)
4。東非艦隊(TheEastAfricanstation)
5。海角艦隊(TheCapeofGoodHopestation)
6。東印度艦隊(TheEastIndianstation)
7。西印度艦隊(TheWestIndianstation)
8。北美艦隊(TheNorthAmericanstation)
9。太平洋艦隊(ThePacificstation)
10。中國艦隊(TheChinastation)
這些艦隊的成立並非同一時期之內,而是從十八世紀逐漸演變而來。其兵力的大小,也多依據當時的環境而定,並無定製。其中以本土艦隊最大,地中海艦隊次之,其後為東印度艦隊及“中國艦隊”。
海軍為執行政府政策的工具,論及“中國艦隊”成立的目的,與英國在遠東的發展具有密切的關係。英國自1805年即從印度的恆河流域進而擴張至印度的全部,1814年至1816年征服了尼泊爾;1824年至1826年控制了緬甸。同時,又於1826年越過了馬六甲海峽而進入南洋群島,佔據了馬來亞及新加坡,而北婆羅洲等地亦皆入其勢力範圍。及至鴉片戰爭以後,除獲佔香港之外,並迫中國開放五口通商,而使英國通商的範圍從南洋的新加坡、經過香港到達上海,連結成為英國人在遠東所締造的一個“鬆散商業帝國”。在英國人“商業重於領土”的傳統觀念之下,海軍顯然對於維護殖民地及商業的利益遠較陸軍更為重要。
由於南洋一帶海域遼闊,島嶼紛岐,港灣叢錯。而政治版圖又相當複雜,分由當地的土酋及歐洲的殖民當局所管轄。因此乃使海盜大肆猖獗,經常出沒海上,掠奪往來商船,殺害船上商旅。自馬六甲、馬來亞、婆羅洲、蘇門答臘、以至菲律賓的蘇祿島等地,無不有海盜活動其間,造成商業往來的極大危害。自1820年起,英國即不斷地派遣其海軍協助東印度公司的商船隊對之徵剿。惟以兵力有限,而範圍太大,依然無法將之肅清。此外,在中國的東南沿海一帶也經常有海盜為患。尤其是連線大陸的澳門、海南島及香港等地,更是海盜的淵藪。中國的地方官吏因為綠營水師腐敗,海軍力量薄弱,對之幾乎束手無策,無可奈何。有的官吏甚至對之實施安撫政策,“誘以官職,招以金錢”,以求無事,但所收成效卻不大。及至英國人佔領香港,其海軍即以鎮壓海盜為其主要任務。一方面調查港澳之間及廣東沿海的島嶼港灣,以便了解海盜的藏身之所。一方面與廣東的地方當局達成協議,共同合作,對海盜進行不斷地打擊。雖然取得相當的成績,但仍須英國海軍長期留駐於此。
再者,“中國艦隊”的成立也與鴉片戰後中英關係緊張有關。1842年,中國雖因戰敗而訂城下之盟,但一般民心並未屈服,不斷地有反英行動。或者趁機對英人襲擊報復,或者加以暗殺洩憤,有時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