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3章 趙匡胤的籌碼

距離趙匡義上一次提出“劃江而治”,還是上一次,條件沒有任何變化。

但是,區別還是有的——

其一,上一次是趙匡義提出來的,這一次是陶谷提出來的,趙匡義提出的時候,趙匡胤還沒有稱帝,他的意圖是穩住南唐,自己好站穩腳跟。如今,陶谷再次提出來,目的則在於麻痺南唐,為自己攻取揚州、篡位贏取時間。

其二,上一次提出“劃江而治”的方案,對於李煜沒有任何戰略意義,因為當時他根本沒有能力牽制李重進,更別提用兵吳越。可如今,清源軍已經成為歷史,留從效、陳洪進的割據勢力被清除掉。

想清楚這一點之後,李煜表情雖無變化,可內心卻十分震撼,甚至感覺,身上的汗毛悄悄立正!

趙匡胤,不愧是歷史上的開國皇帝、一代宋祖,他的戰略眼光太驚人了。

也就是說,從一開始佔據許州,再到如今建都淮京,這漫長的局勢變化週期之內,他早就看穿了李煜的企圖,那就是“平定江南”!

現在,丟擲“劃江而治”這個橄欖枝,實在是太有吸引力了。

沒錯,淮南十四州,地盤是很大,可對於主要版圖位於長江以南的南唐來說,並不是最優解,因為長江的存在,版圖被劃分為淮南與江南兩部分,一旦發生戰爭,時間、空間、物資等各方面要素都很難協調,所謂“長江天塹”,實則是一個累贅。

但是,吳越不一樣,地盤雖然小,卻與南唐版圖渾然一體,而且,它所生產的經濟財富總規模,比十四州加起來還多!最重要的是,佔領吳越之後,長江,就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一體化天險”,再也不用擔心潤州、常州的戰略缺口。

陶谷善於察言觀色,小心翼翼地問:“大唐皇帝陛下,劃江而治、各得其所,難道不是最好的選擇嗎?”

李煜表情緩和,說道:“陶尚書,你以為,吳越是那麼好打的?”

“皇帝陛下,攻打吳越,自然不易,可是再難打,也比陷入淮南戰局容易吧?”

“這麼說,趙匡胤真的是一毛不拔、一點不讓了。”

“皇帝陛下,宋主也有自己的難處,光是安置流民軍,糧草籌備已經十分困難了。”

李煜不說話,做了一個“請”的手勢,陶谷忐忑地端起酒杯,喝了一口。

李煜喝的很慢,他在觀察陶谷的表情,也在快速分析自己的處境。

許久,李煜才放下酒杯,淡淡地說了一句:“代價呢?說說吧。”

陶谷喜上眉梢,長舒一口氣,說道:“渡江之際,已經聞聽皇帝陛下要進攻巢縣,大唐軍隊已經駐紮含山,可否撤回?”

“還有呢?”

“大別山走廊,宋唐兩國約定邊界,舒州以北歸入大宋,南邊三縣及沿江地盤,仍屬大唐!”

一旦同意,那真是計劃趕不上變化!

鄭彥華這個清淮節度使還沒上任,戰鬥任務就取消了,日夜兼程的李景達,趕到裕溪河口就只能就地停留。

至於蒯鰲、諸葛濤這兩個“禍害”,現在要是通知他們停止進攻,估計就得原地罵娘!

“陶尚書,你應該知道湖口(舒州以南)、裕溪河口(和州以西)兩處的重要性,北面偌大地盤,若是都在趙匡胤的手中,你覺得,朕能安心嗎?”

這兩個地方,只要廬州發兵攻打,立即就會陷入被動,南唐想要支援,就得克服渡江運輸物資、兵源的困難,成本太高,反應也沒那麼快。

趙匡胤這個要求,就是老子承諾不打金陵,但是必須佔領安慶!

五代十國時期,舒州(潛山)治所為懷寧,下轄之一,就是安慶!

有點軍事常識的都知道,安慶不僅是下游金陵的門戶,還能遏住上游湖口,順流直下,直接幹到洪州。

形象一點說,趙匡胤一把攥住李煜的衣領,拿把刀子抵住脖子,信誓旦旦地說,我今天不殺你!

陶谷聽了,並未慌張,反而說道:“昔日,蘄州一戰,唐將盧絳一夜之間,連奪六縣,攻下舒州,張瓊望風而逃。今年,和州一戰,唐將諸葛蘭率領騎兵,追至含山,張瓊再敗,趙彥徽戰死!大唐皇帝陛下,如今又發兵前往,若是巢縣、舒州一起失守……兩國怕是永無寧日。”

陶谷的意思很明白,李煜擔心自己的安全,趙匡胤同樣擔心自己的安全。

趙匡胤那把刀抵住李煜的脖子,李煜手裡也有一把刀,對準了趙匡胤的下三路!

無論誰出手,都會將對方置於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