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2章 重提劃江而治

秦弱蘭也算是“為國出征”,狠狠地抽陶谷的臉皮,悶騷男,還裝?

一夜風流,你就寫了首破詞,連過夜費都沒給,聽說這次到金陵,升官了、發財了,好呀,把尾款結一下啊!

陶谷徹底服了,論損,還得是李煜。

他不敢在傲慢了,手足無措、面紅耳赤、低頭掩面地聽著秦弱蘭唱《春光好》,一連唱了三遍,李煜才讓擺擺手,吩咐秦花魁下去領賞。

李煜漫不經心地端起酒杯,戲謔地說道:“陶尚書,詞曲可好?佳人可妙?今日可曾怠慢?”

陶谷猛然一驚,環顧四周,只有三人!

他羞愧起身,畢恭畢敬地跪下:“大唐皇帝陛下盛宴,下臣,惶恐之至!”

原本,陶谷還嫌棄接待規格檔次低,沒有大官來作陪,看此情形,幸虧沒人來,否則,自己這張臉就別要了。

大唐皇帝,你真是一個厚道君子啊。

李煜放下酒杯,表情也逐漸收斂、嚴肅起來,沉聲說道:“陶尚書,起來吧,此番渡江來到金陵,恐怕不止為國書一事吧?”

陶谷躬身施禮:“大唐皇帝陛下,大宋新帝登基,建都淮京之地,希冀兩國交好。”

聽到這句話,李煜眼神冰冷起來,但沒有說話,只是看了一眼徐鉉。

徐鉉會意,說道:“陶尚書,兩國交好,不能只是嘴上說說吧?趙匡胤建都淮京,哼,淮京是何地!”

“這……舊稱壽州。”

徐鉉火氣也上來了,提高嗓門:“舊稱?好,那我再問你,壽州歸屬哪國?”

陶谷冷汗下來了,剛才,李煜只不過是戲耍自己,可從現在開始,自己一句話說不對,真可能會腦袋搬家。

“皇帝陛下,徐侍郎,壽州自然歸屬大唐,不僅如此,淮南十四州,皆歸屬大唐。”

徐鉉冷言:“叛周稱帝,佔我大唐故土,又聲稱兩國交好,真是不知所謂!”

陶谷硬著頭皮,說道:“徐侍郎,此話差矣,大唐之前也送去國書,恭賀大宋新君……”

徐鉉打斷:“陶尚書,大唐送去的,不止國書吧。”

不錯,除了國書之外,還有一封討趙檄文!

當初,李煜這麼安排,就是“一邊恭喜,一邊打臉”,身為一個官場沉浮多年的官僚,陶谷不會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

我承認你是皇帝,不代表我認同你這個皇帝,你當了皇帝之後,再打你就不是跟後周打,而是跟大宋打。

有區別嗎?有,而且很大!

趙匡胤不稱帝的情況下,名義上還是帶著“大周將領”這頂帽子,南唐與之開戰,本質上就是給大周幫忙,給李重進幫忙,對自己沒有什麼好處。

可是,一旦承認大宋是一個國家,唐宋之間的戰爭,就是各為其主了,將來打下了地盤,就算李重進以“李李合作”的由頭提出異議,李煜也可以完全有理由駁回。

我是從大宋手裡拿來的,又不是從你大周手裡拿來的!

聽徐鉉這麼說,陶谷反而不緊張了,衝李煜再度施禮,說道——

“皇帝陛下,下臣這次前來,送的也不止一封國書而已。”

李煜心頭一動,陶谷語氣變化,彷彿胸有成竹。

“陶尚書,先坐吧。”

“謝皇帝陛下。”

坐定之後,李煜才問道:“你倒說說,出了國書,還送來什麼?”

陶谷鎮定地說:“陛下所盼,無非是收復故土,可就當下局勢而言,談何容易?恕在下直言,就算大唐協助李重進,兩家合力,恐怕也難以平復淮南。”

“看來,宋主趙匡胤很是自信。”

“皇帝英明,不會不知道我主手中兵力。”

李煜微微點頭:“朕聽說趙匡胤招兵買馬,極速擴軍,有了五十萬軍隊。”

“不錯,雖並非禁軍精英,可總兵力也超過李重進手下,以及南唐兵力總和,這樣打下去,耗上十年、八年,不成問題。”

“朕有的是時間。”

話雖這麼說,李煜也承認,陶谷說的不算離譜。

趙匡胤面臨的困境很多,包括糧食補給、官僚體系、名正言順等,唯獨兵源不是問題,因為單論人口,僅後周境內就有一千兩百萬戶,趙匡胤所控制的區域,又是人口較為集中的黃淮、淮左地區,就算打個對摺、再抹零頭,也有四百到五百萬戶,相當於南唐的人口規模了。

從這個角度說,趙匡胤的行為,有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