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有臨濟宗中興之祖美譽的禪師東山法祖曾說過:“釋迦牟尼和彌勒佛都是他的奴婢,你說這個‘他’是什麼?”自然這個他指的就是本心、無位的真人、禪心。佛教信徒在行出家剃度禮時,首先要辭別國王、雙親,以切斷君臣、親子之緣。如果自稱是臣僧某某,便是失去了佛徒本色。“他是誰”這一公案便顯示了相反的立場,體現了禪者特有的矜持,不僅如此,本則公案中值得參究的字眼不在於“他”字,而是“奴”字。奴就是指奴婢,落身為奴,誠心至意地為了眾人律己勵行,真正地具體地展現了自他不二的功用。古人曾說過:“意踏毗盧頭頂,行拜童子足下。”既要懷有把佛祖的頭踩在腳下的高昂氣概,又同時具備跪拜於幼童腳下的謙虛操行,這才是禪者的生存之道。
。 最好的txt下載網
修養自身 大業後成
不昧己心,不拂人情,不竭物力,三者可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子孫造福。
不昧:昧是昏暗,此處作矇蔽解。
竭:窮盡。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立是建立,心指自然本性。據《易經·復》:“復見天地之心乎?”注:“復者,反本之謂也,天地以本為心者也。”疏:“本,靜也,言天地寂然不動,是以本為心者也。”宋代理學家張載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不矇蔽自己的良心,不做不盡人情的事,不過分浪費物力;假如能做到這三件事,就可以為天地樹立善良的心性,為萬民創造生生不息的命脈,而為後代子孫創造永恆的幸福。
孔子說:現在天下大亂,已是無可挽救;但如果天下太平,一切很好,就不用我們來改革現實了。我們追求的事業無法實現,我早就知道,但我就是要像那位做門衛的隱士說的那樣:知其不可而為之。《後出師表》說:不興師伐魏,漢朝必亡;興師伐魏,敵強我弱,也難救其不亡。但是,與其坐等漢朝滅亡,不如盡力伐魏。可見,曹魏難滅,漢室難興,諸葛亮早已清楚地知道,但自從離開隆中,奪荊州,定西蜀,對外聯結東吳,對內治軍理財,最後六出祁山,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事業雖未成就,但那種義無反顧,精進向上的崇高精神,卻因此而無限光大,成為一種取之不竭的財富!知其不可而為之,這種義無反顧的大智大慧實在是成事的必要的心理。因為,雖不能成事,卻可成人。古聖先賢有句名言:“內聖外王。”也就是說先成己而後才能成物。以古人此論推而廣之,一個要在事業上有所作為的人,必須從自我修養做起。
富當知貧 壯宜念老
處富貴之地,要知貧賤的痛癢;當少壯之時,須念衰老的辛酸。
痛癢:痛和癢都是一種病,此處比喻痛苦。王陽明《傳習錄》有:“如耳目之知視聽,手足之知痛癢,此知覺便是心也”。
當你身居富有和權貴的地位時,你要了解貧賤人家的痛苦才行,當你年青力壯身體健康時,應當想到年老身體衰弱以後的悲哀。
人在貧窮的時候,反而能夠安分守己,老實規矩地過日子,一旦富貴加身,膽子大起來,得意忘形,無所顧忌,驕奢放縱,目中無人,為所欲為,如此,災禍很快就會降臨到他身上了。陳勝沒有稱王的時候,曾和同伴相約:“苟富貴,毋相忘。”可陳勝真的富且貴的時候,把這句話就丟到腦後去了。貧窮和富貴是相對立的,從古到今,很多人一旦有了權勢,便身價百倍,不思為民造福,忘卻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的古訓;有了財富,便趾高氣揚,驕奢淫逸,彷彿自己的血統都比別人高了。在富貴時想不到貧窮,即使富貴長久,也談不上具備好的品德。一個人不管身處貧困富貴,都應該珍惜時間,愛惜生命。“少年休笑白頭翁,花開能有幾日紅”,“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要特別珍惜青春而顧念晚年的衰老生活。惜時如金是事業的最基本要求,否則,一生一事無成,老來不堪回首將何其淒涼。
。。
清濁幷包 善惡相容
持身不可太皎潔,一切汙辱垢穢要茹納得;與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惡賢愚要包容得。
皎潔:光明,潔白。
茹納得:容忍得下。
立身處世不可太自命清高。對於一切羞辱、委屈、髒汙都要適應並能容忍得下;與人相處不可善惡分得太清,不管是好人、壞人、聰明人、愚笨的人都要習慣以至包容。
孔子說:“君子成全別人的好事,不助成別人的壞事。小人恰恰與此相反,他們不願成全人,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