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黨員之一。正因為這樣,中國共產黨中央在一九八一年決定恢復茅盾的黨籍時,黨齡從一九二一年算起。至於茅盾的黨籍,為什麼直到他去世後的第四天才得以追認,那是由於其中有著錯綜複雜的歷史原因……最初,茅盾一直作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在活動著。

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後,差不多每天都有好幾封寫著“沈雁冰先生轉鍾英小姐臺展”的信,寄到上海商務印書館。“鍾英小姐”是誰?原來,“鍾英”是中國共產黨“中央”的諧音。那些來自各地的信,是各地中國共產黨組織寄給中國共產黨中央的信,由茅盾代轉。因為茅盾當時有著公開的職業,比較方便。外地中國共產黨組織來人,也常找茅盾接頭,再由他介紹到中國共產黨中央機關。

在國共第一次合作時,根據中國共產黨組織上的指派,茅盾加入了國民黨。當毛澤東擔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代理部長時,茅盾是宣傳部的秘書。當時,毛澤東和楊開慧住在廣州東山廟前西四街三十八號,茅盾以及蕭楚女也住在那裡。茅盾跟毛澤東有了許多交往。

一九二七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之後,茅盾受到了通緝。他不得不轉入地下,以寫作謀生,寫了《幻滅》、《動搖》、《追求》三部曲,交《小說月報》發表。他不再署過去常用的“沈雁冰”,而是臨時取了個筆名“矛盾”。《小說月報》編輯葉聖陶覺得此名太假,令人一看便知是筆名,就在“矛”上加了個草頭,成了“茅”。從此,“茅盾”之名不時出現在中國文壇上。

一九二八年七月,茅盾化名方保宗,剃去了蓄了多年的八字鬍,亡命日本。從此,他與中國共產黨黨組織失去了聯絡。此後,他在一九三○年四月五日,從日本回到了上海。他加入了左翼作家聯盟。他曾向中國共產黨地下組織提出,希望恢復組織生活,未果。但是,他和魯迅站在一起,為左翼作家聯盟做了許多工作。他寫出了長篇力作《子夜》。

一九四○年,茅盾受新疆軍閥盛世才迫害,帶著一家從烏魯木齊逃往西安。在西安遇朱德將軍,遂與朱德一起來到延安。毛澤東熱情地握著這位老朋友的手。茅盾鄭重地提出,希望恢復黨組織生活。毛澤東當然瞭解茅盾的情況。不過,根據工作的需要,中國共產黨中央認為,茅盾作為一位著名作家,留在黨外對革命事業更加有利。這樣,茅盾一直以一位非中國共產黨人士的面目,在中國文壇上活動著。也正因為這樣,茅盾在去世之後,才被追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在他去世後第四天,中國共產黨中央作出的決定的全文如下:“我國偉大的革命作家沈雁冰(茅盾)同志,青年時代就接受馬克思主義,一九二一年就在上海先後參加共產主義小組和中國共產黨,是黨的最早的一批黨員之一。一九二八年以後,他同黨雖失去了組織上的關係,仍然一直在黨的領導下從事革命的文化工作,為中國人民的解放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奮鬥一生,在中國現代文學運動中做出了卓越貢獻。他臨終以前懇切地向黨提出,要求在他逝世後追認他為光榮的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央根據沈雁冰同志的請求和他一生的表現,決定恢復他的中國共產黨黨籍,黨齡從一九二一年算起。”

一九八一年四月十日,在舉行茅盾遺體告別儀式時,他的遺體上醒目地覆蓋著一面紅旗,旗面綴有金黃色的鐮刀和錘頭組成的圖案……

第三部分:醞釀陳獨秀出任“小組”的書記

茅盾當年在上海所參加的“小組”,用他的話來說:“小組在當時有個名稱,我忘記了,但不叫共產黨,也不叫馬克思主義研究會。”這個“小組”是在一九二○年八月成立的。如果說,一九二○年五月在上海成立的“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是邁出了建立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步,那麼這個“小組”的成立則是邁出了第二步。這個“小組”是在“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的基礎上成立的。不過,由於有人退出,有人加入,“小組”的成員跟“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的成員不盡相同。

這個“小組”的成員,據中國共產黨黨史專家們的反覆考證,有以下十七人:陳獨秀、李漢俊、李達、楊明齋、陳望道、茅盾、俞秀松、沈玄廬、邵力子、施存統、周佛海、沈澤民(茅盾之弟)、李啟漢、林伯渠、袁振英、李中(原名李聲蟹)、李季。這十七人中,年齡最大的是陳獨秀,四十一歲,最小的是沈澤民,二十歲。這個“小組”究竟叫什麼名字?施存統在一九五六年回憶說:“一開始就叫‘共產黨’。”施存統:《中國共產黨成立時期的幾個問題》,載《共產主義小組》(下),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一九八七年版。李達在一九五四年回憶說:“一九二○年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