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業務方向。這些決議,日後都被證明是紙上戰略,從來沒有認真地執行過。
回天乏術的他繼續遊走全國各地,尋獵機會。在浙江慈溪,他宣佈將打造一個全新的“數字慈溪”;兩週後,他又出現在四川彭山縣,與當地政府合作開發彭祖山;再數日後,他又現身成都,成立了一家“華僑健康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他在演講中宣稱:“IT業已經不景氣了,我馳騁商場多年,始終認為教育和保健這兩大產業前景最為可觀。”他的這些舉措,一次又一次向人們表明,託普的核心業務鏈已分崩離析。
也是在這段時間,宋如華又被媒體發現有轉移資產的嫌疑。在再三宣稱“決不放棄託普”的同時,他不動聲色地對集團的資產、債務及應收款項進行了一個大清理,此外還進行了很多讓外人看不懂的投資活動。《21世紀經濟報道》在一篇調查中評論說:“有理由懷疑這是託普在四處撒網、既得利益卻甚少的情況下,玩的一招‘金蟬脫殼’的遊戲,利用股權關係,將託普的資產透過其他途徑轉移……”
面對這些質疑,宋如華仍然不予任何回應。時間最後讓所有人失去了信心,到2003年年底,公眾眼中的託普已經是人心渙散,一地荒涼,剩下的最後一個懸念無非是:宋如華將以怎樣的背影離去。
到2004年年初,銀根開始緊縮,宏觀形勢趨緊,宋如華喪失了一切自救機會。3月18日,託普軟體釋出公告,身兼公司法人代表、董事長兼總裁的宋如華因病辭去所有職務;第二天,再度釋出公告稱,宋如華將自己所持有的1800萬股股權,分別以1元的價格轉讓給兩位同鄉虞新友和夏育新。
這樣,宋如華以2元錢抽身託普,留下的是跨越10省12城市的12家銀行間的鉅額債權債務,僅上市公司託普軟體一家,就透過信用擔保及關聯轉貸騙取貸款22億元,此外還違規擔保累計金額21億元。四川省銀監局稱,託普在四川一省造成的銀行貸款損失就達20億元左右。而直到3年後,有關部門仍稱:“銀行至今還無法弄清楚託普在全國到底辦了多少家子公司,有多少關聯企業。”
唯一弄得清楚的宋如華早已於2004年3月初飛赴美國,從此一去不返。他沒有如之前對部屬們承諾的那樣,“如果垮了,一起再去蹬三輪車”。年底,那個曾經給宋如華帶來無限輝煌的“西部軟體園”被人承包,改造為一家休閒娛樂中心。
2005年5月,中國證監會宣佈對宋如華實施“永久性市場禁入”。
一些後續性的報道顯示,宋如華在大洋彼岸仍然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他用HarrisonSong的名字辦了一個網上書城和網上茶館,在洛杉磯辦了幾家名叫“書原廣場”的華人書店,還成立了一個文化傳播促進會,辦了一份《炎黃文化半月刊》。一些相熟的四川籍企業家赴美,想與他謀面敘舊,他總以事務太忙一一地婉拒。
2003年7月,正在危機中苦熬的宋如華飛到東海普陀山燒香拜觀音,一次捐出20萬元香火錢,和尚送他一幅《金剛經》中的偈語:“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當作如是觀。”宋如華默唸一遍,無語轉身離去。回成都後,他在全國各地的託普軟體園搞了一次“樹碑運動”,把各園的建設過程和託普業績刻在大型的花崗岩上,以期“名與石俱在,流芳過百年”。刻在他家鄉紹興託普資訊科技學院的銘文是這樣寫的:“託普集團之創始人宋如華先生,紹興縣平水人氏。年少貧而好學,盡磨難而不屈。少小離家,求學蓉城。始從師教,後舉實業,敬業篤學,功垂名成。”2007年1月,我為寫作此案,專程到這家學院實地調研,發現校名已改,而花崗岩碑則無處可尋。
1998年,剛剛借殼上市的託普出資10萬元贊助在成都舉辦的世界“女飛人”挑戰賽,主持人把風華正茂的宋如華介紹給短跑名將“女飛人”馬里奧·瓊斯。當主持人用英語說:“這位是中國的比爾·蓋茨”時,瓊斯聞言當即瞪大了眼睛,投來欽慕的神情。36歲的宋如華謙遜而略帶羞澀地笑了,露出一排潔白的牙齒。
10年一覺TOP夢,悄悄地生成,淡淡地退去。
託普:十年一覺TOP夢 【託普大事記】
1992年3月,成都電子科技大學副教授宋如華和好友湊了5000元錢,創辦了託普電子科技發展公司。
1995年1月,成功開發託普計算機自動計稅系統1。0版。到年底,託普稅務軟體實現銷售收入4000多萬元。
1996年春,國家稅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