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局啟動統一的“金稅工程”,託普業務陷入絕境。
1997年3月,受印度班加羅爾模式的啟發,宋如華在成都郫縣紅光鎮選中一片100畝大小的菜花田,宣佈建設“西部軟體園”。兩個月後,“西部軟體園”就被列為全國四大“首批國家級火炬計劃軟體產業基地”之一。託普成為四川省政府宣佈的35家重點扶植企業之一,宋如華本人則被評為當年度的“四川十大傑出青年”之一。
1998年4月,託普受讓川長征48。37%的國家股,借殼上市。
從1999年到2002年,託普在全國數十個省市開建了27個軟體園,平均不到兩個月新建一個,佔用土地超過1。2萬畝。
2000年9月,受讓金獅股份的股權,更名為“炎黃線上”,成為國內第一家以網站命名的上市公司;2004年6月,“炎黃線上”董事會成員遭中國證監會公開譴責。
2000年前後,託普注資《商務早報》、《蜀報》和《四川文化報》,後相繼退出,虧損4300萬元。
2001年2月,託普科技在香港創業板上市,開創了第一家A股上市民營企業分拆赴香港掛牌的先河;2004年4月,因重大違規遭停牌。
2002年7月,託普10週年慶典,同時高調宣佈“招聘5000名軟體工程師”。
2002年8月,報紙發表《託普泡沫》,公開質疑託普的招聘行為及軟體園經營不善等問題;11月,宋如華回應:“我現在有銀行存款18個億。”
2003年,大招聘以鬧劇收場;銀行追債,客戶訴訟,股價大跌,各地政府收回軟體園部分土地,託普危機全面爆發。
2004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