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鳴音。
【辨證論治】
一、辨證要點
便秘分虛實論治,實者當辨熱秘、氣秘和冷秘,虛者當辨氣虛、血虛、陰虛和陽虛的不同。
二、治療原則
便秘的治療以恢復大腸傳導功能,保持大便通暢為原則,應力避單純應用瀉下藥,而應針對不同的病因病機採取相應的治法。實秘為邪滯腸胃、壅塞不通所致,故以祛邪為主,給予瀉熱、溫散、通導之法,使邪去便通;虛秘為腸失溫潤、推動無力而致,故以扶正為先,給予益氣溫陽、滋陰養血之法,使正盛便通。如《景嶽全書·秘結》日:“陽結者邪有餘,宜攻宜瀉者也;陰結者正不足,宜補宜滋者也。知斯二者即知秘結之綱領矣。”
三、證治分類
(一)實秘
1,熱秘
症狀:大便乾結,腹脹或痛,口乾口臭,面紅心煩,或有身熱,小便短赤,舌紅,苔黃燥,脈滑數。
證機概要:腸腑燥熱,津傷便結。
治法:瀉熱導滯,潤腸通便。
代表方:麻子仁丸加減。本方有潤腸瀉熱、行氣通便的作用,適用於腸腑燥熱,津液不足之便秘。
常用藥:大黃、枳實、厚朴通腑洩熱;麻子仁、杏仁、白蜜潤腸通便;芍藥養陰和營。
若大便乾結而堅硬者,加芒硝以軟堅通便;若口乾舌燥,津傷較甚者,可加生地、玄參、麥冬以滋陰生津,增水行舟;若肺熱氣逆以致大腸熱結便秘者,可加瓜蔞仁、黃芩、蘇子清肺降氣以通便;若兼鬱怒傷肝,目赤易怒者,加服更衣丸或當歸龍薈丸以清肝通便。
2。氣秘
症狀:大便乾結,或不甚乾結,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腸鳴矢氣,噯氣頻作,脅腹痞滿脹痛,舌苔薄膩,脈弦。
證機概要:肝脾氣滯,腑氣不通。
治法:順氣導滯,降逆通便。
代表方:六磨湯加減。本方有調肝理脾、通便導滯的作用,適用於氣機鬱滯,大腸傳導失職之便秘。
常用藥:木香調氣;烏藥順氣;沉香降氣;大黃、檳榔、枳實破氣行滯通便。
若七情鬱結,腹部脹痛甚,加白芍、柴胡、厚朴等和肝理氣;若氣鬱化火,舌紅苔黃,便秘腹痛者,加梔子、蘆薈清肝瀉火;若兼痰溼,腸鳴糞軟,黏膩不暢者,可加皂角子、葶藶子、澤瀉等祛痰溼以通便;若跌僕損傷,腹部術後,便秘不通,屬氣滯血瘀者,可加紅花、赤芍、桃仁等藥活血化瘀。
3。冷秘
症狀:大便艱澀,腹痛拘急,脹滿拒按,脅下偏痛,手足不溫,呃逆嘔吐,舌苔白膩,脈弦緊。
證機概要:陰寒內盛,凝滯胃腸。
治法:溫裡散寒,通便止痛。
代表方:大黃附子湯加減。本方有溫散寒凝、瀉下冷積的作用,適用於寒積裡實所致便秘。
常用藥:附子溫裡散寒,大黃盪滌積滯,細辛散寒止痛。
若脹痛明顯,可加枳實、厚朴、木香加強理氣導滯之力;若腹部冷痛,手足不溫,加高良薑、花椒、小茴香增散寒止痛之功;若心腹絞痛,口噤暴厥,屬大寒積聚者,可用三物備急丸攻逐寒積。
(二)虛秘
1。氣虛秘
症狀:大便幹或不幹,雖有便意,但排出困難,用力努掙則汗出短氣,便後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懶言,舌淡苔白,脈弱。證機概要:脾肺氣虛,傳送無力。
治法:補脾益肺,潤腸通便。
代表方:黃芪湯加減。本方有補益脾肺、潤腸通便的作用,適用於脾肺氣虛,大腸傳導無力,糟粕內停所致便秘。
常用藥:黃芪補脾肺之氣;麻仁、白蜜潤腸通便;陳皮理氣。
若排便困難,腹部墜脹者,可合用補中益氣湯益氣舉陷;若氣短懶言,多汗少動者,可加用生脈散補肺益氣;若脘腹痞滿,納呆便溏,舌苔白膩者,可加扁豆、生薏苡仁、砂仁,或重用生白朮以健脾祛溼通便;若肢倦腰痠,二便不利者,可用大補元煎兼補腎氣。
2。血虛秘
症狀:大便乾結,面色無華,面板乾燥,頭暈目眩,心悸氣短,健忘少寐,口唇色淡,舌淡苔少,脈細。
證機概要:血液虧虛,腸道失榮。
治法:養血滋陰,潤燥通便。
代表方:潤腸丸加減。本方有養血滋陰、潤腸通便的作用,適用於陰血不足,大腸失於濡潤之便秘。
常用藥:當歸、生地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