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道路還會很長很難走,唯願這路上能夠陽光充足,法成令修。
…1999年第2期…
行政體制、機構設定和政治體制改革
新一輪中央政府機構改革體現出政治體制改革問題上業已形成三個共識。
幾乎從*十六大結束之後,媒體就在議論和揣度將在2003年3月5日召開的十屆人代會正式拿出方案並於會後全面付諸實施的中央政府機構改革。儘管話題一直已很開放,但新近召開的*十六屆二中全會提出“行政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是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仍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振奮之感。
在中國過往20餘年的改革程序中,中央政府機構改革並不是新概念。但在不同的歷史時段,改革有不同的目標和任務,也有不同的成效。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前兩次機構改革,亦即1993年和1998年的改革,主要目標還是為了讓政府脫離傳統計劃經濟體制框架以適應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用學者們專業的說法叫“脫計”。及至*十六大提出建立“政治文明”並明確政治體制改革的任務,新一輪中央政府機構改革在方案設計之時就有了更高遠的定位和更富於全域性性的思考。因此,未來的變動雖然主要體現在政府主要經濟部門中,卻不僅有助於市場經濟體制建立,而且直接推動政治體制改革。當然,改革也因之有了更大的難度,甚至並非一套深思熟慮的方案和一輪乾淨利落的“手術”可以完成。
由於此次國務院“政府機構改革方案”尚未全盤正式亮相,全面理解其對於政治體制改革的推動作用仍有難度。但目前日漸清晰的方案框架已經昭顯出深層次含義,有識之士們在涉及政治體制的若干問題上有了共識。
共識之一是“黨政分開”、“政資分開”。從理論上說,黨政及政資分開,都是黨的代表大會早已確定、不再具有爭議的改革目標。但有關機構設定依然故我,即成為實現“兩個分開”的具體障°?。黨的組織部門直接掌握國有企業和國有金融機構的人事權,以部分所有者的資格確定人事任免,又以傳統的政治標準和“部級、局級、處級”的機關體制管理置身於市場活動中的企業經理人。這種被專家學者們詬病多年的扭曲的制度安排終能得到矯正,在此次機構改革中體現為將*中央企業工委和金融工委分別併入政府屬下的國資委和銀監會。雖然未竟的路還要繼續走,特別是銀監會,既是監管機構卻又掌握部分人事權的局面顯然還須調整,而且未來的國資委能否實現由企業經事會來選擇總裁尚待觀察,但邁出關鍵的第一步已殊為可貴。
共識之二是建設“行為規範、運轉D?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政府”。中國建立市場經濟體制、擴大對外開放,最大的障°?之一就是條塊交叉、各自為政的政府機制。新的機構改革方案大刀闊斧地將現有八家部委予以整合,所有者、監管者、經濟執行D?調者各司其職,一個可見結果就是將來有望大規模減少行政審批和部門扯皮,有助於劃清政府機構事權和規範政府行為。其直接結果,正是走向專家們早有建言的行政*化和公開化,最終成為政治*化的一種助力。
共識之三是“權力制衡與有效監督”。深諳目前*叢生與制度相關,*十五屆六中全會決議就已經提出要“透過制度創新逐步剷除*現象產生的土壤和條件”。這一設想在*十六大得到確認和落實,新一輪中央政府機構改革的設計者們對於權力制衡格外關注,從方案架構到細節安排都包含了對“分權”與“制約”的考慮。特別是人事體制環節容易產生*行為,領導幹部直接插手微觀經濟活動可能帶來權錢交易,而金融體制弊端叢生更易成為大規模*的溫床。此次機構改革在上述諸方面進行了有心調整,雖然仍有待於在實踐中檢驗有效性,終究是治本入手的“制度性關注”,其積極意義當予肯定。
在2003年3月5日召開的第十屆全國人代會上,與中央政府機構改革同時出臺並具有政治體制改革含義的舉措,還包括專職人大常委的產生,以及其他。有關政治體制的動作畢竟是牽涉面更廣,因而引起媒體更熱烈的關注。不過,這場改革其實是一場長征,我們不應忽視始於足下的每一步努力,又該看到可能的前進定會包含巨大艱辛,甚至難遂初衷。在昭明既有目標之後,重要的不是說多少,而是把事情儘快做起來。
…2003年第5期…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金融改革不容遲疑
直面中國金融業的嚴峻現實,剛出臺的房地產信貸規範辦法顯然只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