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還是雲遮霧障,沒有什麼大舉動令人足以判定其志向品性。楚國曆來是個很難捉摸的國家,國王似乎歷來有神秘做派的遺風,即位初期總有一段模糊時期,使人很難對他的趨向做明確判斷。最甚者,大概就是楚莊王的“三年不鳴,一鳴驚人”。其後,用吳起變法的楚悼王,頭兩年也是不知所云;後來大殺貴族為吳起復仇的楚肅王,開始很長時間也是隱匿極深,殺了貴族,卻又莫名其妙的復辟了舊制;再後來的楚宣王,更是篤信星相莫衷一是。現下這新楚王,已經是五年無大舉,模糊得就象雲夢澤的茫茫水霧!
楚威王接到了快馬急報,越國十五萬大軍從琅邪南下,向楚國東北部壓來!
楚國上層對吳越兩國已經淡漠了很長時間,數十年間,幾乎沒有任何邦交來往。從根上說,也是楚國與吳越兩國恩怨糾葛太多,最終導致了楚國與越國的斷交。春秋時期,吳國還地處震澤荒島,越國更是“文身斷髮,被草萊而居”的弱小愚昧部族的時候,楚國就是聲威赫赫的大國了。那時侯,吳越兩國都以楚國馬首是瞻,兩國間的磨擦也都依賴楚國調停。這一時期,楚國吞併了大小數十個小諸侯邦國,可是竟然沒有吞併很弱小的吳越兩國。從根本上說,一則是兩國都是水域蠻荒部族——吳國以震澤(今日太湖)島嶼為中心區域,越國以東海之濱為中心區域——楚國要消滅這些流竄在水域山林的部族,確實力有不逮;即便千難萬險的滅了兩國,也是無力治理,反倒成為累贅。對於志在中原的楚國來說,向北面淮水流域的良田沃野推進,自然要比與吳越糾纏有利得多。其二,吳越兩國素來臣服楚國,定期納貢,滅不滅一個樣兒,又何須大動干戈?那時侯,諸侯分封制是天經地義的王國樣式,就是做了天子,也就是求得個“諸侯臣服,四夷來貢”,人家已經是臣服之邦了,再要消滅就是有違天道的乖戾行為了。
楚國與吳越兩國的連環套恩怨,是從兩百年前的楚平王時期開始的。
那時侯,楚平王昏暗失政,竟奪自己親生長子(太子)建的新婚之妻!太子傅伍奢據禮力諫,被處滅族酷刑。伍奢在外領兵的兩個兒子伍尚、伍員逃奔到了吳國。按照吳國對楚國的臣服關係,伍尚、伍員自然不能在吳國藏匿,須得將“叛臣”獻給楚國。可這一回,事情卻偏偏出了差錯。吳王僚看準了機會,非但不交出伍員,還委伍員以秘密練兵的重任。後來,好歹交出了伍尚,伍員則謊稱逃竄無著。從這時候開始,楚國的大災難便接踵而至了。三年後,吳國將軍伍子胥,也就是那個懷著血海深仇的伍員,率領三千死囚犯練成的敢死孤旅做先鋒,吳王僚親率五萬大軍隨後,大敗楚軍,攻入淮水以北的楚國腹地,竟俘虜了楚平王的王后!楚平王惱羞成怒,封大將囊瓦為令尹,修築郢城,與越國聯手建立舟師(水軍),南下攻吳。不想伍子胥率領的吳軍卻抄了楚軍後路,一舉佔領了楚國的腹地重鎮鍾離、居巢 ,楚國又一次戰敗。這次大敗,楚平王聲名狼狽,竟是在只做了十三年國王的盛年之期活活給氣死了!
楚昭王剛剛繼位,吳軍又立即殺到。這次卻是楚軍將士合力,圍困了吳軍。這時吳軍發生了內亂,公子光遣劍士專諸於宴席間刺殺吳王僚,自立為吳王。楚軍將領聞吳國內亂,即行退兵,錯過了一舉滅吳的大好機會。這公子光,就是赫赫大名的吳王闔閭。他以伍子胥為大將,雄心勃勃的修築了闔閭城 ,使吳國有了中心根據地,準備全力滅楚。兩三年間,伍子胥率軍不斷襲擊楚國,楚國卻抓不住吳軍蹤跡,疲於奔命竟沒有一次戰勝之功。這時候,楚國感到了吳國真正的威脅,防禦這個昔日的臣服小國,竟變成了楚國最要緊的存亡大計。
但是,真正的大災難卻還剛剛開始!一年之後,兵家名士孫武到了吳國,吳王闔閭立即拜孫武為上將軍,對楚國發動了長距離的奔襲戰,三次攻入楚國淮北腹地。期間吳國又大敗越國,顯然成了江南霸主。吳王闔閭九年(公元前506年),吳國北聯中原晉國,對楚國南北夾擊。晉國聯結魯、宋、衛、陳、蔡等十餘諸侯,從北面壓制楚國。吳國則由孫武、伍子胥親率大軍越過大別山長途奔襲楚國腹地,在柏舉 大敗楚國令尹囊瓦的大軍,並一舉佔領郢都!囊瓦逃亡鄭國,楚昭王逃匿雲夢澤,遭遇匪盜襲擊,又逃亡隨地。
這是楚國數百年來最深重的一次亡國危機!幸虧了那個申包胥,在秦國宮門外哭了七天七夜,秦哀公才發兵救楚。
楚國雖然沒有滅亡,卻從此在中原丟盡臉面,非但北上爭霸無望,而且不得不與吳越兩國開始了長期周旋。從這時開始,楚國扶植越國與吳國對抗。越國野心由此而引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