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部分

他。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知錯即改,知恥近乎勇,這種贖罪的勇氣,畢竟不是常人能做到的。

餘魚同因贖罪而燒成重傷,毀了少年俊雅的容貌,傷感身世,拋灑熱淚,肉身的痛苦和心靈的痛苦合而為一,卻健康了許多。李沅芷卻如影隨形找了上來,非他不嫁,痴情不悔,一片真心,一時又無處著落。餘魚同此時其實是最渴望關懷和愛情的,他是在逃避,他不敢去面對現實,他已經更加的自卑和沒有信心。他躲著李沅芷其實是在躲著自己真實的內心。

餘魚同繼續他的逃避,他走得更遠了,他要將他的哀憫和無助推向一個極致。暮鼓晨鐘,發人深省,“既無心我便休”這少年人浪漫而憂鬱的激情,維特式的感傷情懷,並不是真正的覺悟,更像一種幻美的月色池塘下的無緒輕煙,揮之不去惹人哀憐。

餘魚同凡心未斷,出家只是暫時之事。餘魚同還能記掛紅花會的大事,留言署名都是本名,此確是少年人任性所為,絕不是真正看破紅塵。餘魚同短暫出家這一段,最能打動讀者,他的形象,正在此段中繼續回升,血肉豐滿起來,讓讀者為之輕嘆。

餘魚同何嘗對李沅芷的美貌和痴情沒有動心?他只是心理上有障礙,邁不開這一步而已。最後餘魚同找到了臺階可下,一切都是順水推舟,何樂而不為呢?不過,他要找出一個堂而皇之的大藉口為自己遮羞:“好,為了給恩師報仇,我什麼都肯。”讀此甚覺好笑。

過程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好事多磨,終於圓滿劃出了句號。

十大書生上榜人物,餘魚同知錯即改,知恥近乎勇,因此排名第五。

張翠山:書生的見識可愛但又可悲(1)

排名第四

武功:★ ★ ★

智商:★ ★ ★ ★

情商:★ ★ ★

書劍指數:★ ★ ★ ★

攻擊力:★ ★ ★

張翠山出場,是華彩亮色的著筆。少年書生,瘦弱的身形,俊秀的面目,卻有著胸中陳兵百萬的豪俠膽色。他神氣清朗,彬彬有禮,謙和中又遮不住激情如火的風發意氣。俞岱巖有危險,張翠山立即衝動起來硬生生勒住急衝的奔馬;發現俞岱巖重傷,悲憤起來便要與人拼命,其書生的斯文和激情的盪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又暗示了其性格中不可調和的悲劇。剋制和激情,是張翠山一生詩人般性格和命運的關鍵所在,他永遠都生活在情和理劇烈的衝突中,他渴望生命的平靜,卻無法擺脫青春野性的力量焚燒,他在生命之火熊熊燃燒中,表現出書生般詩意的幻美本質來。

《倚天屠龍記》極力寫出張翠山少年熱血書生的形象,看張翠山一貫溫文爾雅,知書達理,但傷痛惱怒之時決意要偷偷去打都大錦一頓出氣,而且瞞著眾人免得師兄們干預。張翠山還是少年心性,心中擱不得事,沉不住氣,比之其師父張三丰的厚重沉穩,確實差了太多。他聽任熱血和激情的驅馳,一味要快意恩仇,他的俠義情懷之中,其實缺乏對人生和社會深刻的體悟和見識,終會在複雜的情理和際遇中碰壁。

張翠山逼著都大錦拿出兩千兩黃金來救濟災民一段,寫出少年任性的痛快和意氣用事。以暴制暴,以惡降惡,若不是張翠山顯露出霸道武功,都大錦等物慾燻心、唯利是圖之輩,是不可能乖乖拿出金子來的。看都大錦等人藏藏掩掩,口口聲聲說沒有錢,委瑣卑微之態實是讓人好笑,不得已破財消災,割肉之痛可以想像,威風和橫行了半世的都大錦也有今日。

張翠山不像是個正牌的俠士而更多地像個書生,他有著書生的熱血,也有著書生的單純幼稚和境界的侷限性。在離奇劇變之時,他空有一身高明武功,卻不知所措,缺乏應變和沉著的大氣。龍門鏢局離奇的滅門殺戮場面,讓他心驚和顫慄,他還不能承擔這生與死巨大的震撼。

情節在平直中忽然急轉而下,一個巨大可怕的陰謀讓懸念高漲。少林寺僧言之鑿鑿,當面對質,讓張翠山陷於不義的處境。少年的書生意氣,忽然平添出許多血腥恐怖的謀殺,陰謀之網已緊緊纏著張翠山,讓他舉步維艱,讓他體會了世界的難以把握的複雜和陰暗。

在湖中小舟中與殷素素的相見,張翠山竟能一愕之下登時臉紅,他的人生經驗實在有限。在這複雜的社會中,他實在是見識太不夠,這是他致命的弱點,也是他日後悲劇的內在邏輯指向,他太著意於律己,太在意於外在的道德規範的約束。一旦情與理不可調和的衝突來臨之時,他的律己就會變質成自虐和逃避,以自我否定的極端形式來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