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此處最能剖明袁承志心路變化的歷程。
與袁承志結為兄弟的李巖,其實是袁承志內心的父親形象。
李巖和袁崇煥之間,有許多相似之處,都是書生用事,才俱非凡,都是幹大事成大事的英雄人物。而且兩人最後的命運和結局,也是驚人的相似。
穆人清、袁承志、李巖等人擁護李自成,對李自成寄予很高的期望,他們也以為消滅了暴君,驅逐了異族的奴役,匡立了愛民的明君,天下就可太平,人民就可以得到幸福。這是一個美好善良但又太簡單的願望,如果不能徹底消滅君主獨裁的制度,只會又迎來下一次的惡性迴圈。
“空負安邦志,遂吟去國行”,《碧血劍》一書最後一回的題目準確的為全書進行總結。這是英雄的失落和無奈,袁承志、穆人清、李巖、紅娘子這些愛國愛民的仁人俠士,終於破滅了他們浪漫的希望,擺在他們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若不是對暴君臣服和同流合汙,便只有受殺害和遠走高飛的退隱。
本來是起義軍大功臣的李巖和紅娘子,他們的結局卻和袁崇煥一樣。
眾望所歸的李自成竟然翻臉無情,將李巖和紅娘子逼迫得走投無路,極度失望,空負安幫志,在悲涼失意的情緒中含恨自殺。
十大書生上榜人物,李巖書生用事,願望美好善良但又太簡單,因此排名第六。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餘魚同:知恥近乎勇
排名第五
武功:★ ★ ★
智商:★ ★ ★
情商:★ ★ ★
書劍指數:★ ★ ★ ★
攻擊力:★ ★ ★
餘魚同出場俊雅非凡,但他卻給人留不下太好的印象。
少年時讀此書,總覺得餘魚同行事不夠光明正大,特別是與駱冰之間的那一段戲,讓人感覺極不舒服,幸好餘魚同還能勇於承擔,面對錯誤,以毀容的慘重代價為自己贖了罪。
餘魚同乘人之危,行為讓人作嘔,直到今日讀《書劍恩仇錄》此一段,也還有吞食蒼蠅的噁心之感。
看駱冰心力俱疲,悽苦已極之時,餘魚同還獸性發作,摟住駱冰求歡,此事怎能原諒?
或謂餘魚同是情發於中,不能自已。
他這樣一個翩翩少年,將青春貢獻給反清復明的大事業,社交面很窄,遇到同志中有這樣一個與之年紀相仿,才貌匹配的純美少婦,實在是不能抵禦本能的巨大誘惑,正如他所說,他已經用盡了理智去剋制,不斷地逃避,甚至自虐,他實在是控制不住了。
這樣的解釋,就算再有道理,但餘魚同所選擇的時機也太不對頭了。
細緻分析起來,餘魚同有心理障礙,他的身世是一個謎,他嚴重的自虐自毀傾向,肯定與早年的經歷有關。
他用匕首在自己臂上刺得斑斑駁駁,滿是傷痕,和他後來三番四次不顧性命去救文泰來,最後在火中毀容,其自虐的傾向是一致的。
餘魚同的可憐之處,是他沒有一個好的環境,能醫治他內心的創傷。他的心理有障礙,李沅芷後來跟了他,真要好好下一番功夫,才能解去他的情結。
餘魚同感嘆身世,知今是而昨非。這番撕心裂肺的痛悔再次將其自輕自賤和自虐推向極端,他隻身犯難,要去救文泰來,結果自己也落入敵人手中。
這樣的結果,是餘魚同早就料到的。
憑一己之勇,逞一時之血氣,有勇無謀,當然沒有勝算。餘魚同是惟求心安而已。
和張召重對敵,餘魚同只攻不守,招招是拼命之法,他知道如果不能贖罪,活著有什麼生趣?早知如此,何必當初,餘魚同讓人看著可憐可憫。
一步錯,步步錯。如果不是做錯了事,他會像那般苦惱嗎?
餘魚同自稱“千古第一喪心病狂之人”,這是文人的酸氣,幹壞事,也要爭個第一,追求形式上的審美,從中減輕自己的責任,此不是真懺悔。
清兵設下陷阱,在樓房中堆了無數火藥,藥線一點燃,就要讓文泰來和來援救他的群雄們一起炸得粉身碎骨。餘魚同在炸藥線點燃之際,奮不顧身地撲上去,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滾滅已是熊熊燃燒的烈焰。
這捨身之舉,改變了局面,挽回了必敗之勢,文泰來得救了,但餘魚同卻被燒得毀了容。
肉體的痛苦和自虐的贖罪,果真如鳳凰涅�再生。
駱冰因此原諒了餘魚同,文泰來和紅花會群雄也原諒了餘魚同,讀者至此,也原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