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4部分

可以和各大學院合辦技工學校,寒門子弟年滿十八歲後可以根據身體素質條件免費入學成為學徒,但必須和商社簽訂為期十年的僱工條約,一旦進入技工學校,寒門子弟將免除兵役。

對於國子而言,當帝國有需要的時候,所有國子將統一根據帝國名額規劃分向帝國人口欠缺地區,開墾帝國新佔領的領地。

這個國子策地全方位實施。將為帝國的民族道德和素質教育提供非常好的實施平臺,使大漢帝國子民以“能騎馬、能射箭、能游泳、能識字、能算數、能勞作”這“六能”為大漢帝國國民基本素質,以“立而知眾。強而求榮,守而善思,以道為萬物之本,以道守萬物。”為大漢帝國國民高素質要求;以“忠國愛家、敬業愛崗、尊老愛幼、守時守法”為基本道德標準,以“忠孝仁愛禮義廉恥”新八德為高道德標準。

一個帝國能夠永久強大。並不需要聖人,一個孔聖人救不了國家,需要的是幾千萬“能騎馬、能射箭、能游泳、能識字、能算數、能勞作”和“忠國愛家、敬業愛崗、尊老愛幼、守時守法”的國民,只有他們能夠使帝國永久強大。

劉協忍不住會想起很久以前和恩師王樹安去德國參加一次民族素質和文明標準研討會的時候,當王樹安老教授提出自己關於文明是否優秀的四個判斷標準時。卻得到一位德國學者的嘲笑,他說:一個民族和文明是否優秀,很容易判斷,只要看這個民族是崇拜英雄和聖人,還是尊敬現實客觀存在的良好公民就可以看出來,一個崇拜英雄和聖人的民族註定是空洞地,只有尊敬現實客觀存在的良好公民的民族才會有強大的約束力,才能使民族和文明強大。

毫無疑問,他說的是非常正確,一個民族是否強大,首先的判斷標準就是他們的基本素質和道德標準,只有用有無數優秀公民的民族才可以守護一個強大文明和帝國,華人總喜歡把文明潰敗的罪歸納在某個人身上,卻從沒有想過,民族的根基就是那樣,慈禧太后也只能是那種模樣,她只是民族中最普通的人,清帝國的崩潰真的就要怪罪她一個人嗎?

何必怪罪宋朝的皇帝沒有抵擋住蒙古的鐵騎,何必怪罪李自成沒有抵擋住滿洲鐵騎,何必怪罪慈禧太后沒有抵擋住西方列強,何必怪罪蔣介石沒有抵擋住日寇,一切的問題的根基究竟錯在哪裡,只能說,民族的錯,歷史的錯,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昨天如此,今天如此,未來同樣如此。

一個國家能夠真正強大,他不是一個政府的職責,他是我們這個民族中每個人的職責,而我們每個人需要做的其實也並不多,只要能夠做到“忠國愛家、敬業愛崗、尊老愛幼、守時守法”,國家如何能夠不富強?

劉協深深清楚這一點,在帝國依靠自己和荀彧等社會精英的智慧走向統一和富強的基礎後,更加富強就需要帝國所有子民來共同實現,他所能做的已經不多,他所能做的就是進一步確保帝國改革的成果,甚至為帝國樹立一個強大而遙遠的敵人,讓帝國的擁有者、管理者和所有子民都時時警備,時時保留一種警覺意識。

如果還可以做什麼,劉協希望能夠幫助大漢帝國打贏三百年內註定要打的那一仗,或許那一仗就會在斯里蘭卡打響,因為那是大漢帝國和羅馬帝國誰能掌握整個東西方貿易主動線的關鍵地域,在東西方海上貿易的分界點上。誰擁有今天的星石島,就將決定兩個帝國誰能主導整個貿易的利潤分配方向。

而在這之後呢,大漢帝國和羅馬帝國拼耗的就是各自的民族精神內涵和國民素質,還有國家的組織機構。

如果可以。劉協希望能夠幫助大漢帝國打贏未來所有和羅馬帝國之間的戰爭,但他又能做到多少。

“窮我畢生之力,使國民更強。使大漢帝國更強!”

“你想做的就是你應該做地!”——王樹安教授的話還時時在劉協耳邊響起,劉協和自己說,是的,也許我還希望自己的人生享受更多的美女,希望自己和自己的後代擁有更奢華的人生,希望自己能夠在享盡榮華富貴、聲色美酒的時候還成為一位聖人,為人稱頌,但我真正想做的就是使大漢民族的每個人更強,使大漢帝國更強,這就是我想做地和應該做的。

要想過帝國更富強。國民和民族更強大更堅韌,就必須要加大改革力度,同時還要確保自己子孫不做惡行倒失之舉。在這一點上,劉協信任帝國的子民更多過自己的子孫,出於對歷史的瞭解,他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子孫。

今天,將各種權利集中在自己手上。或許可以加快帝國的建設,但明天呢,各種權利集中在自己子孫手上,只會讓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