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有旺盛的藝術生命。同此道理,軍事上更加註重訓練。《將苑》說:“軍無習練,百不當一;習而用之,一可當百。”諸葛亮的這段話,無非是強調養兵的核心在於練兵,養而不練,等於白養。從這個意義上講,練兵與練身是可以相互為喻,說明其重要性的。

在日常生活中,反對運動健身的人幾乎是不存在的。大量的人雖然懂得“生命在於運動”的道理,但由於種種原因不能堅持不懈,一以貫之。陳立夫先生則不然,他說:“我每天清晨5時半一起身,就要淋浴,當水衝到哪裡,就按摩到哪裡,從頭頂到腳心,每處用兩手按摩一百下,一共需要40分鐘。早飯後,再散步一千步。如此做法,已有28年,絕沒有一天間斷,此之謂‘養身在動’。”健身的方式多種多樣,難就難在像陳老那樣“28年,絕沒有一天間斷”。

“夫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敝”(《史記?太史公自序》)。在運動養生方面的另一種傾向就是運動量過大,那也會適得其反。《莊子?達生》講了這麼一個故事,哲理雋永,發人深思。

莊子說:有一個叫東野稷的人,駕馭馬車的技術十分高明。他在衛莊公面前表演駕車的前進後退,左右迴旋,令人歎為觀止。莊公稱讚說,即使是古代駕車能手造父再生也超不過他。並讓他再去兜一個圈,表演給大家看。東野稷為了顯示自己的本領,繼續表演。結果馬因精疲力竭而累垮了。

如此看來,選擇適當的運動方式是養生的重要途徑之一。特別對於老年人,更應“量體裁衣”,勞逸適度。鍛鍊必須循序漸進,宜從小運動量開始,中運動量為止;動作以緩慢、協調、簡便為好;運動後感覺全身發熱、無疲勞感、食慾增加、睡眠良好為宜。

為著老年朋友考慮,在這裡我們要著重談談舞蹈。舞蹈似乎是近年來人們文化生活水平提高後才興起的健體養生方法。其實,早在上古時代人們就已經知道透過舞蹈來健體祛病。當然,那時的舞蹈不像現在溫文爾雅的交際舞,而是模仿各種動物的特點,邊嚎叫,邊蹦跳。《呂氏春秋?古樂》中記載,“昔陶唐氏之始,……民氣鬱閼而滯著,筋骨瑟縮而不達,故作為舞以宣導之”。人們在患病之後,常常以舞蹈娛樂神靈,乞求保護。由於歌舞本身那種和諧的形體運動調理了體內的機能,使精氣暢通,從而驅除了病魔,自己醫治了自己。1973年考古學家在湖南長沙馬王堆發掘一座漢墓,出土了大量醫書,其中一幅寬50厘米,長100厘米細筆彩繪的《導引圖》頗引人注意。畫面4層,每層繪11人形,共有44個演練各種舞蹈動作的人物影象。每一圖旁都注有文字,說明可以治某病症等,不少動作是模仿禽獸的飛翔、尋食、奔走的形態特點。這說明,至少到漢代,舞蹈已是一種相當普遍的健身方法。三國時,華佗使舞蹈健身的方法進一步規範化。他繼承前人的經驗,根據虎、鹿、熊、猿、鳥的特點,編制了一套“五禽之戲”。如果“體有不快,起作一禽一戲,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體輕便而欲食”。文學家傅毅在《舞賦》中盛讚舞蹈可以“娛神遣老”,是“永年之術”。現今伴隨優美的音樂跳交誼舞,可以使人感到心曠神怡,精神愉快,增強食慾,有益睡眠和身心健康。

4.養兵莫貴於習練,養生莫善於習動(2)

時代不同了,如今的生活方式比之於古人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健身方法,創造了形形色色的健身器材。無論什麼方法,何種器材,只要持之以恆,動而適度,就能達到愉悅身心、健體養生的目的。

◎運動養生法

誰都知道,運動對於健康非常重要。

但是,並不是所有運動都對健康有益處。運動還必須講究一定的原則:適度原則。

近年來國內外不少保健體育專家特別強調,一定要在運動前面加上“適度”二字。專家們指出,運動對健康的良好作用,只有在適宜負荷下方能獲得:運動負荷過小,刺激不能引起肌體效能反應,達不到強身壯體的作用;運動負荷過大,肌體負荷超載,又會傷害身體。因此,適度運動是體育鍛煉的首要原則。

自上世紀50年代起,一些體育發達國家便開始改變僅憑自我感覺來掌握運動負荷的積習,著手運動處方的研究。他們透過對大量個體的指導,總結出了群體掌握適度負荷的規律。

美國運動醫學院對適度鍛鍊提出的指導方案是:

首先,確定運動內容、鍛鍊頻度、鍛鍊強度、每次鍛鍊持續時間。

鍛鍊頻度:每週3~5次中負荷有氧鍛鍊15~6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