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學會失敗。成功沒有捷徑,歷史上有成就的人,總是敢於行動,也會經常失敗。不要讓對失敗的恐懼,絆住你嘗試新事物的腳步。
4. 接受自己全然為人。失望、煩亂、悲傷是人性的一部分。接納這些,並把
它們當成自然之事,允許自己偶爾的失落和傷感。然後問問自己,能做些什麼來讓
自己感覺好過一點。
5. 簡化生活。更多並不總代表更好,好事多了,也不一定有利。你選了太多
為什麼我們越來越富有,可還是不開心呢?(7)
的課嗎?參加了太多的活動嗎?應求精而不在多。
6.有規律地鍛鍊。體育運動是你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每週只要3 次,每次只要30 分鐘,就能大大改善你的身心健康。
7.睡眠。雖然有時“熬通宵” 是不可避免的,但每天7 到9 小時的睡眠是一筆非常棒的投資。這樣,在醒著的時候,你會更有效率、更有創造力,也會更開心。
8.慷慨。現在,你的錢包裡可能沒有太多錢,你也沒有太多時間,但這並不意味著你無法助人。“ 給予” 和“接受” 是一件事的兩個面。當我們幫助別人時,我們也在幫助自己; 當我們幫助自己時,也是在間接地幫助他人。
9.勇敢。勇氣並不是不恐懼,而是心懷恐懼,仍依然向前。
10。 表達感激。生活中,不要把你的家人、朋友、健康、教育等這一切當成理所當然的。它們都是你回味無窮的禮物。記錄他人的點滴恩惠,始終保持感恩之心。每天或至少每週一次,請你把它們記下來。
在哈佛的校報上,留下學生們的反饋意見:
“他教心理學,同其他心理學老師有很大的不同。他試圖讓你把這些理念,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我從記‘感恩簿’中收穫最大,在那裡,我每天寫下我充滿感激的事情。”
“上這門課之前,聽到‘冥想’這個詞,我會不以為然。但是現在,我驚奇地發現,它真的讓我在接下來的幾個小時裡放鬆了。”
“我認識的每個上過這門課的人都說,這是他們在哈佛上過的最好的課。一位和我要好的女生說,它改變了她的生命,給了她一種看問題的不同視角,對幸福的理解也改變了。”
甚至助教們也說,自打跟本-沙哈爾教授“幸福課”以來,一年中,身體出奇得好,心情也爽多了。“我改善了我的飲食、睡眠、人際關係,還有人生的方向感。
這些對我來說,都是很重要的東西。” 另一位助教稱,這門課的出勤率平均在95%以上。“它的奇妙之處在於,當學生們離開教室的時候,都邁著春天一樣的步子。”
2006 年2 月,哈佛出了件大事,校長薩默斯為自己的驚人之語“女人先天不如男”, 付出了“下課” 的代價。即將去職的薩默斯悶悶不樂,他的好友找到本-沙哈爾,討要如何讓校長快樂起來的秘笈,本-沙哈爾慷慨支招。
首先,他現在可能很煩亂、失落、難過,這些都屬正常,因為他也是人。去大膽地經歷他現在正經歷著的任何事,並且自然地接受下來。
第二,建議薩默斯本人,閱讀一下哈佛積極心理學教授丹尼爾。 吉爾波特的書,書中說: 人類有非凡的克服令情緒失落事件的能力。事情並沒有像他最初看起來的那麼糟,即使是被逐出世界頂級大學的校長之位。
第三,他可以仔細反省一下作為哈佛校長的經歷,回憶自己任期內的巔峰時刻,並用他所學到的東西,去尋找新的機會和用武之地。
假如上述辦法仍不奏效的話,本-沙哈爾支了最後一招: 我可以在我的課堂上留下一個座位,校長先生可以旁聽這門課並做相應的論文。
人是人樣子(1)
22 歲的李賽,是北京四中的畢業生,現在在美國新澤西上學。汶川大地震發生後,他帶著兩大箱連夜籌得的物資,自費從新澤西飛到災區,加入到一支志願者救援隊,與同伴先後救出7 位倖存者。
回京後,母校請他給學弟、學妹們講講在災區的經歷和感受。
那天,四中大禮堂坐滿了聽眾,身高米、臉曬得黝黑的李賽,一邊放照片一邊講述。他講了那條曾躺著300 多具遇難者遺體的幸福大街; 講那個有潔癖的夥伴胳膊上流過的嬰兒腦漿; 講那位百萬家當瞬間灰飛煙滅的男人,像乾裂黃土地一樣僵硬的臉; 講自己由於白天的曝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