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裡不斷脫皮的後背; 講“六一” 節時,他們搞的一臺小小聯歡會,引來久違的歌聲和笑語……

“從未如此靠近死亡,從未如此靠近真情,從未如此靠近責任。”在兩個小時的演講中,李賽的表情十分平靜,聲音低緩。但到最後,談到為什麼一定要從美國飛回來時,他提及了自己在四中時的語文老師李家聲。這時的李賽有些激動,人站起來,語調也高了。

之後不久,北京四中召開了李家聲教育思想研討會,他教過的學生,私底下悄悄錄了一段影片,在研討會上播放。

影片裡,這些大學生,或坐在清華的草地上,或站在未名湖畔,聲情並茂地回憶上高中語文課時的快樂時光,用詩一樣的語言描述深藏心底的感動。

時下,許多老師被學生直呼其名或乾脆冠以外號,而李家聲的學生們,卻口口聲聲尊稱其為“李先生”。甚至有人把自己的語文課堂筆記,作為高中生活的珍藏。

一位平凡的中學語文教師,何以贏得學生們不平凡的尊敬和愛戴?

● 人在精神文化上也是如此,你吃進什麼,就將成為什麼

李家聲出生在北京皇城根下一個讀書人家,初中就是在北京四中唸的,“文革”期間去東北插隊。八年裡他種過地,挖過煤,當過卡車司機。高考恢復後,他考取了大學中文系,獲得古典文學碩士學位。畢業後李家聲先在本溪師範教書,1993 年,重回北京四中,成了一名高中語文教師。

“世上最危險的職業有兩個,一個是教師,一個是醫生。從某種程度上說,教師比醫生還危險,庸醫害的是一個人,而庸師害的是一群人,毀的是孩子的精神和心靈。”這是李家聲經常掛在嘴邊的話。

2001 年,李家聲在一次全國性作文大賽中當評委,其時,正趕上美國“”事件發生不久,許多學生的作文,都涉及到這個話題。令李家聲驚訝的是,在他所批閱的作文裡,個別學生寫到“”時,文中甚至掩飾不住興奮之情。

“恐怖分子是重創了美國,打擊了霸權主義了嗎?”他大聲地質問學生,“他們殺害的是幾千條無辜平民的生命呵!這是反人類罪。”

有一回,他帶著四中高一人文實驗班去杭州,參觀岳飛廟,看到跪在地上的秦檜像,有的學生跑上前,依照其他遊人的樣子拿鞭子抽打秦檜。晚上回到駐地,開會時,李家聲問學生:難道我們非要鞭打他嗎?我們要記住的是歷史,而不是仇恨。 前兩年,有一件事,讓李家聲很受刺激。北京宣武區有四個少年,就為了找點“活兒”幹,尋找刺激,竟將一位避雨的中年婦女摧殘至死。“看看現在的網際網路上,仇恨的情緒氾濫,太可怕了,我有時都不敢看下去。是不是我們的教育出了問題?”

人是人樣子(2)

李家聲認為,人在精神文化上也是如此,你吃進什麼,就將成為什麼。

“我們一直在講,教育是要培養人才。我說別那麼高調了,少出壞人,不出壞人,培養出平和誠實的勞動者,就是成功的教育了。育人,就是育好人,把可能成為壞人的人,變成好人。”

他認為,人就是情感動物,好起來會把自己的器官、鮮血甚至生命都獻出來;但要是壞起來,可以說無惡不作,給社會、給人類帶來的只有災難。善,就是愛並促進生命,愛的情感是建設性的,情感美好了,才能成為一個好人; 惡,就是踐踏和漠視生命,恨是不良的情感,極具破壞力。善良收穫善良,仇恨只能換來仇恨。

“你知道嗎,‘’時,我也是歡呼的人之一。”李賽後來跟我說。上四中以前,他是個典型的理科學生,一天到晚就知道做題。考四中時,李賽的數理化只丟了一分。他說自己不喜歡語文課,不會思考。

“到了四中以後,上了李家聲先生的語文課,我變了一個人。是先生改變了我的人生,教我如何做人。從此,我做任何事情,都會把對人、對生命的尊重放在首位,不盲從,學會獨立思考。”

李賽一點一滴的轉變,李家聲從他寫的作文裡看到了。學生的作文,老師往往是唯一的讀者。李家聲的體會是,用真心、動情地去讀孩子們的作文,評說他們的作文,學生會把老師當成知己,師生間透過作文,可以進行心靈溝通。在語文教師辦公室裡,李家聲笑呵呵地跟我說:“心眼好,比什麼都重要。我的學生,都很正直善良。”

班上有個學生有一天坐地鐵時,上來一個小乞丐,跟他要錢。學生一摸口袋,裡邊只有一張大票,他猶豫著: 給還是不給呢?想了一陣兒,還是決定給。他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