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軍,均被對方靈活使用的游擊戰術完全地化解。蔣的稱雄天下大計,至此遭遇陰溝覆船。
*紅軍的建立開始於南昌起義。毛澤東與朱德在江西井崗山會合後正式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的第四軍,簡稱「紅第四軍」。隨後還有彭德懷、黃公略起於湖南平江的紅第五軍;許繼慎、徐向前起於鄂豫皖邊區的紅第一軍;賀龍起於湘鄂西的紅第二軍;稍後張雲逸與*起於廣西右江的紅第七軍;李明瑞與俞作豫起於廣西左江的紅第八軍(後來左右江併為第七軍);番號紅第八軍遂由起於湖北大冶的何長工所採用;方誌敏起於贛東稱紅第十軍;彭湃起於廣東東江稱紅第十一軍;另外羅炳輝起於贛江吉安稱紅第三軍;蔡申熙起於鄂豫邊區稱紅第九軍。這是南昌舉義以後各大紅軍初期情況。1930年6月*中央對他們另行改編。主要以朱德、毛澤東統率第一軍團,轄下紅四軍(軍長*)、紅三軍(黃公略)、紅十二軍(羅炳輝);以彭德懷、滕代遠統率第三軍團,轄下紅五軍(彭德懷兼軍長)、紅八軍(何長工)、紅十六軍(孔荷寵);以賀龍、周逸群統率第二軍團,轄下紅二軍(賀龍兼軍長)、紅六軍(段德昌)。同年8月下旬,因為圍打長沙,第一軍團與第三軍團在湖南會合,組成紅第一方面軍,以朱德為總司令,毛澤東為政委,回師蘇區對付蔣軍進攻。
1930年12月16日,蔣介石集十萬兵力,以魯滌平任總司令向*江西井崗山蘇區發動第一次軍事圍攻。南京派出國民軍參加戰鬥者計有:第六路軍(總指揮朱紹良);第九路軍(總指揮魯滌平兼);第十九路軍(總指揮蔣光鼎)。轄下十一個師,三個旅,據說約十萬兵;武器齊全兼有空軍協同作戰,約三倍於紅軍兵力。但是,由於配合不好,各路軍不協調,只第十九路軍率先挺進。主要過程這樣:12月19日第十九路軍所轄第十八師(師長張輝瓚)及第五十師(師長譚道源)自北向南,張輝瓚攻入東固,譚道源打下源頭,擬合兵取龍岡。29日,張輝瓚佔龍岡,紅軍退入山谷。張乘勝追,反被包圍。鏖戰至30日突圍時被執。其後被殺。1931年1月3日,譚道源聞敗訊隨即撤出源頭,退至東韶遇伏。四面捱打。最後折兵逃命。這就是國民軍第一次圍攻朱、毛紅軍的速戰速敗全過程。
1931年4月1日,蔣介石再度發兵。這是第二次向瑞金蘇區進行圍攻。蔣以何應欽擔任總司令,設督戰行營於南昌。發兵五路,計為:第五路軍王金鈺、第六路軍朱紹良、第九路軍魯滌平、第十九路軍蔣光鼎、第二十六路軍孫仲連,共轄十七個師,一個旅,兵力約二十萬,並有三個航空隊參戰。至於瑞金方面,根據海外資料,以朱、毛統率紅第一方面軍接戰。軍力稍較前次擴充。除第一軍團(有紅四軍*、紅十二軍羅炳輝、紅二十二軍陳毅)及第三軍團(有紅三軍黃公略、紅五軍彭德懷、紅八軍李傑)之外還有其它部隊,合計約六萬人。一說約三萬人。
國民軍分兵為五路,仍是自北南下,佔取外圍諸鎮,如富田、東固、源頭、沙溪、東韶、廣昌等,並且採取所謂「穩紮穩打,步步為營」戰術。遂各處駐軍,各有自防區。據毛澤東憶述,紅軍自5月中旬起,先打富田再向東掃。集中優勢兵力,先打弱敵,繼而逐個擊滅。5月16日紅軍先與王金鈺轄下公秉藩第二十八師在東固及富田兩地開戰,連克二鎮。17日破第四十三師郭華宗,收復源頭;隨打敗第五十四師郝夢齡於沙溪;20日接著「打孫(孫仲連部)、打朱(朱紹良部)、打劉(劉和鼎部)」克東韶及廣昌。毛這樣說:「十五天中(由1931年5月16日至30日),走七百里,打五個仗,繳槍二萬餘,痛快淋漓地打破了『圍剿』。」又27日紅軍圍打廣昌時,國民軍朱紹良部第五師師長鬍祖玉在戰鬥中陣亡。何應欽聞諸路連串失利敗陣,遂下令各部全撤退,第二次圍攻亦結束。
6月21日蔣介石至南昌,並親任總司令,坐鎮南昌督陣。改何應欽為前敵總司令,發動第三次對瑞金圍攻。國民軍番號亦改動,發兵合三十萬,分為左右兩翼。左翼集團軍由何應欽率;轄第三(朱紹良)、第四(蔣鼎文)軍團;及第一路(趙觀濤)、第二路(陳誠)進擊軍。右翼集團軍由陳銘樞率;轄第一(蔣光鼎)、第二(孫仲連)軍團;及第三路(上官雲相)進擊軍。又有預備軍由衛立煌率,另有空軍五個隊參戰。於7月1日下令齊推進,採取「分路圍攻,長驅直入」戰術。國民軍主要是以三路進擊軍分別佔取廣昌、寧都、蓮塘、興國等地,伺機出擊,壓向瑞金。紅軍方面仍以朱、毛所率第一方面軍迎戰,此外紅八軍、紅七軍、紅三十五軍分別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