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41部分

,又找不到藉口推諉責任的曾國荃,這下子抓到了一個大把柄。待丁守存走後,叔侄倆計議半天,決定先不做聲,派人分頭蒐集官文這些年在湖廣的劣跡,然後再重重地參他一本,以報今日之仇,以雪當年不救援三河之恨!

曾國荃的舉動瞞不了官文的耳目。他不敢明目張膽得罪這位殺人如麻的曾九帥,便使了一個法子,給皇上上了一個摺子,說鄂北捻情嚴重,請賞曾國荃以幫辦軍務的名義帶兵離開武昌,駐紮襄陽。諭旨很快下來,如官文所請。

曾國荃過去一直帶兵在前線打仗,對官場了無所知,又不熟悉本朝掌故,不知幫辦軍務一銜究竟有多大,應不應該專折謝恩。於是寫信給大哥。曾國藩來信告訴九弟,不必疏謝。又解釋說,近年如李世忠、陳國瑞等降將皆得幫辦,劉典以臬司、吳棠以道員亦得之,本屬極不足珍之目,本朝以來亦無此等名目,以後公牘上都不要署此銜。曾國荃接到大哥這封信,猶如一點火星掉進油鍋,立即燃起了熊熊怒火。他恨官文不但要把他排擠出武昌,並且把他列為道員、降將一類人來奚落。他氣得一劍砍掉了書案一角,高叫:“我堂堂炎黃子孫,豈能仰鼻息於傀儡羶腥之輩!”

嚇得曾紀澤忙說:“九叔,隔牆有耳!”

“怕什麼!”曾國荃怒斥侄兒,“老子早就想和他們幹一場了。你給九叔我草擬一篇參折,也讓他們知道曾九爺是不好欺侮的!”

曾紀澤的文章做得好,在父親的指導下,也有意識地讀過不少名奏章,但自己獨立擬稿,這還是第一次。他關起門來咬了幾天筆桿子,冥思苦想,寫了一篇近三千字的長奏,列舉了官文幾大罪狀:貪庸驕蹇、欺罔徇私、寵任家丁、貽誤軍政、籠絡軍機、肅黨遺孽。最後這一條雖證據不充分,但性質嚴重,便也加上去了。曾紀澤寫好後,自己覺得有點惴惴不安,拿給九叔看。曾國荃卻非常滿意:“寫得好!看來你這幾年在父親身邊長進不小。就這樣吧,叫文案房安排謄抄,明日拜發。”

“九叔,官文是太后、皇上的親信,且官居大學士,非一般人可比。為慎重起見,先抄一份送到濟寧州,讓父親看看後再拜發如何?”

“你父親自從咸豐八年復出後,膽子是越來越小,顧慮則越來越多,事事謹慎,處處小心。這篇奏疏如給他知道,那一定發不出去,不如不告訴他,今後即使有麻煩事,也省得牽連到他的頭上,由我一人負責算了。”

奏疏拜發了。曾紀澤仍不放心,他自己謄抄一份,派人送往濟寧州。

曾國荃這份彈劾大學士的奏章,立即在朝廷和各省督撫中引起軒然大波。官文做官的訣竅,除先前彭玉麟所指出的不管實事外,還有一個,那便是善於籠絡京官。京官地位重要,但俸祿並不高,因無地方實權,額外收入很少,全靠地方大員接濟。官文自咸豐五年出任湖廣總督以來,就十分重視對京官的聯絡。每年入夏的冰敬,入冬的炭敬,比哪省督撫都要豐盛,而且送的面廣,上上下下都滿意,遇到端陽、中秋、重陽、年關這些佳節,他則有選擇地分送各部要津。朝廷派下的大小欽差來到武昌,他的禮數最周,招待最好。官文哪來的這麼多錢?還不是兩湖的民脂民膏!所以儘管民怨沸騰,官文的位子卻是鐵打的,湖督一席,一坐便是十三年。曾國荃拼死拼活打下金陵,只掙個伯爵,他在武昌悠閒自在,也得了個果威伯的美名。這便是官文的本事!

朝廷各部對曾國荃一到武昌,便參劾總督的行為普遍不滿,尤以軍機處為甚,因為奏摺中有“軍機處故意與鄂撫為難,凡有寄諭,從不徑寄,而由督署轉遞”的字樣,觸到了軍機處的痛處。軍機大臣胡家玉面稟太后,說曾國荃將軍事失利的責任推給官文,居心不良,所奏情事多有不合,宜駁回。慈禧太后命兵部派員到武昌密查核實。

濟寧州里,曾國藩接到曾紀澤的稟帖,將奏疏仔仔細細地讀了一遍。老九的使氣任性,辦事孟浪,使他深為痛心。他頓足嘆息,預感此事將招致嚴重的後果。必須給老九明確地指出:不能走得太遠!他提筆作函:

官秀峰一事業已奏出,但望內召不甚著跡,替換者不甚掣肘,即為至幸。弟謂命運作主,餘素所深信;謂自強者每勝一籌,則餘不甚深信。凡國之強,必須多得賢臣工;家之強,必須多出賢子弟;一身之強,當效曾、孟修身之法與孔子告仲由之強,可久可常。此外鬥智鬥力之強,則有強而大興,亦有因強而大敗。吾輩在自修處求強則可,在勝人處求強則不可。

又給紀澤寫了一封信,嚴責兒子不但不去勸止九叔,反而擬此言辭尖刻的奏疏,為之推波助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