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不懂事了。
剛好這時李鴻章來徐州視察軍務,曾國藩打發趙烈文到徐州去跟李鴻章商量。李鴻章一聽,也覺得老九莽撞了。他沉思良久,對趙烈文說:“現在只有一個辦法,由恩師出面打圓場,密保官秀峰,並以兄長的身份批評九帥作事草率,儘量把事情化小。不知恩師意下如何。”
趙烈文回濟寧後,向曾國藩轉述了李鴻章的主意,並認為這是個可行的辦法。曾國藩從心裡來說並不願意這樣抑荃揚官,但考慮到老九非官文的對手,倘若官司打敗,調離湖北,新湘軍便不再存在,全盤計劃將會打亂。為了河防之策的順利執行,從剿捻大局出發,只得出此下策。幾天後,一封密保官文的奏摺由濟寧州發出了。
接到大哥的信後,曾國荃的頭腦開始冷靜了點,原擬的第二份參折暫時擱下未發。曾紀澤則遵父命離開武昌南下,跳出這個是非圈子。
不久,來武昌調查督撫糾紛的欽差回到京師,將曾國荃所列官文各條一一駁回。都察院的御史上書,奏官文為肅黨餘孽事既不成立,曾國荃則為誣陷,例應反坐。其他各省督撫中也有人上奏,說曾國荃恃功傲物,打仗失敗,應予懲治。慈禧太后對此事頗感為難。她既需要官文這樣忠實的家奴,也需要曾國荃這樣能斗的鷹犬。眼下捻軍勢力強大,國事未安,曾氏兄弟和湘淮軍是她依賴的柱石。但官文無過受辱,朝野物議甚烈,不壓一壓曾國荃也難平眾怒。她想給曾國荃一個“降二級處分”,猶如當年曾國藩為楊健請入鄉賢祠所得的結果一樣。
這時,接替楊嶽斌任陝甘總督的左宗棠,給朝廷來了一份詞氣亢厲的奏疏,稱讚曾國荃劾官文一疏,是當今天下第一篇好文章,第一等好事,人心大快,正氣大張,並以自己在湖南撫幕多年的身份為證,指責官文貪劣庸碌,不堪封疆重寄,請求太后、皇上撤官文之職,以昭朝廷公正之心。左宗棠正處在平回民之亂的前線,他這封奏摺的分量,遠勝他省督撫和都察院的御史。曾國藩密保官文的奏摺此時也到了慈禧的手中。慈禧是個精明的人,她深知曾國藩不早不遲,恰好這時來封保官的摺子,無疑是在為弟弟彌縫,希望這件事不要水火不容地鬧下去。曾國藩的這個態度很使慈禧欣慰。她想:倘若曾國藩和弟弟站在一邊,堅決與官文為敵,那就更麻煩了;曾國藩的面子還是要給的。慈禧決定按督撫不和的處置成例來個和稀泥。於是將官文內調京師,以大學士掌管刑部,兼正白旗蒙古都統,調李鴻章為湖廣總督。因蘇撫一職暫不能離開,遂調湖南巡撫李瀚章暫署湖督,由劉昆接替李瀚章。對曾國荃則未加任何指責。一場大風波就這樣平息了。
正當曾國藩為九弟平安度過險境,湖督一職落入湘淮軍手中而欣喜的時候,賴文光、張宗禹趁著清廷官場這場內耗的大好時機,在禹州大敗郭松林部,然後揮師北上,率領五萬鐵騎,輕而易舉地突破由豫軍守衛的朱仙鎮至開封府一帶的防線,晝夜急馳,挺進魯西。苦心經營半年之久的河防大計,一夜之間便付之東流。訊息傳來,曾國藩在濟寧州一病不起。
八若許當初親騎射,河淮處處是高樓
新湘軍的再次大敗和河防之策的徹底破產,給官文抓到了報復的把柄。官文現在處於極為有利的形勢:京師本來就有一大批曾氏兄弟的反對派,他們之中一部分出於正統觀念,認為一家兄弟兩人手握重兵,位居督撫,且功蓋天下,不是國家之福,儘管有裁軍自抑之舉,仍是隱患。這中間有滿人、蒙人,也有不少漢人。一部分是嫉妒眼紅。這中間多為滿蒙親貴,自己無能,卻又不讓別人發揮才幹,便以漢人宜防的祖訓,不斷地提醒規勸太后、皇上。現在曾氏兄弟軍事失敗了,這兩部分人自覺地結合起來,要求朝廷乘機制裁他們一下,以示天威而杜異心。官文字人位高權重,錢多勢大,他並不買曾國藩密保的賬,指使、收買一批言官上書彈劾,要求朝廷收回欽差大臣之命,罷曾國藩的兩江總督之職。就這樣,短短的半個月內,曾國藩一連線到軍機處寄來的兩道嚴責上諭和御史穆輯香阿、阿凌阿等五人措詞強硬的參劾抄件,面臨著帶兵十多年以來,直接針對他而來的最險惡的政治形勢。五十六歲的曾國藩,在經歷過一番極度的痛苦之後,頭腦異乎尋常地冷靜下來。
他反覆對河防之策進行自我檢討,又重新翻閱《明史》,細心研究明末官軍對付高迎祥、李自成的辦法。高、李的部隊是繼黃巢之後,最有成就的流動作戰的軍隊,明朝官軍將領們,包括能幹的楊嗣昌都無法對付,大明王朝最終就栽在李自成的手裡。這中間只有一個人最有本事,那就是孫傳庭,而孫傳庭的制勝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