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了六個棒子麵和高粱面兩參合的餅子,一隻搪瓷大茶缸子,手裡提著一掛大鋸——這就等於是幌子,走到哪裡人家一看這架式就知道是做木工活兒的。他選擇的方向是向南,這裡的人逃荒、討飯才向北,乃至出關闖東北;而做買賣賺錢得要向南走,乃至下南洋。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3 “代食品”(1)

在1958年大躍進的高潮中,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們承擔了“糧食多了 怎麼辦”的研究課題。不想這個課題還沒有做完,於1959年底,奉中央指示中科院又將科學家的研究課題改為“糧食嚴重短缺怎麼辦?”按輕重緩急科學家先著重抓了糧食代用品的研究,由於科學院各有關研究所,在生物分類和生物化學方面稍有基礎,研究工作進展很快,到目前已有幾種代食品試驗成功。這些代食品既有營養,又無毒性,原料豐富,做法簡單,可根據情況大規模推廣。如橡子仁,泡泡磨磨就能吃,應搶時間儘快推廣下去。還有玉米根、小麥根等,洗淨磨碎,也可食用。此外還有中國科學院的科學家研究出來的代食品,如人造肉精、葉蛋白、小球藻、扁藻、蒿稈粬、櫞子、鴨跖草……等等。科學家們還成功地從20種野生和家生的葉子中提取了葉蛋白,每百斤鮮葉子可提取2—10斤幹蛋白。甚至還可以用秸稈製作代食品。全國估計一年有秸稈6000億斤,如果以10%做能吃的東西,就可代替120億斤糧食……

——1960年11月9日中國科學院黨組給中共中央的

報告《關於大辦糧食代用品的建議》

他已經向南走了四天多,或遠或近地老是瞄著鐵道,就不會轉向。但串了十幾個村子,卻還沒有找到活兒幹,心裡上火,嘴唇上燒出兩個水泡,更要命的是兜裡的乾糧已經吃得差不多了。每天還不敢多吃,實在餓得腿軟了才敢掰塊餅子塞到嘴裡,總是指望能找到活兒干時,主家自會管頓飽飯。轉一天下來,傍晚在井臺或找戶人家討一大茶缸子涼水,再躲到村外找個鬆散的柴禾垛,運氣好還能碰上間場屋,坐下來就著涼水香香甜甜地吞下一個老孃貼的大餅子……老孃和餅子,眼下是郭存先在這個世界上最想往和最親近的了。老話說得不錯:在家千般好,出門萬事難。但再難,他也不能回頭。天無絕人之路,郭存先還不相信自己陷入了絕路……

仗著年輕,腦子裡還打著架,倒並不影響兩隻眼皮也打架,一睡著了就什麼愁事都沒啦。第二天睜開眼,又是響晴的毒日頭,地裡被烤得冒白煙,一眼望不到頭的光板兒,真有點像古時候說的“赤地千里”。郭存先估算著,自己這些天撐死不過走出二百來裡地,離著“千里”還差老鼻子啦,什麼時候能走出這大光版兒呢?這讓他想起大躍進時人人都會說的順口溜:“為什麼大地亮堂堂?因為天上有太陽!”這太損了,亮堂堂的大地什麼都不長,人還怎麼活?他忽然打定主意,不在這寸草不生的地方瞎轉悠了,白耽誤工夫。不如甩開兩腿朝南撩,看到綠色才會有活路。這“亮堂堂”的大地上家家都餓得夠戧,人人溜牆根,誰還有活兒叫你幹?就像臨出來時小妹講的,即便死了人也做不起棺材。

他不想正面迎著太陽走,便揀一條小路向西南斜插下去。沒有村子就一直往前走,路過村子就拐進去,人家一看他這身行頭就知道是幹木匠活的,有活幹的人家自和招呼他,沒有活幹也可歇下腳,討碗水喝,然後再繼續往前趕。他就這樣緊趕慢趕的趕到下半晌,忽然發覺地裡稀稀拉拉的開始見莊稼,儘管長得癩巴瘠瘠,總還是綠的,他深深地吸了一大口綠色的氣味。越往前走,綠色便越稠密,更難得的是看到一條河溝,裡面還有水。他的身上粘滿泥土,瞭瞭四周沒人,便麻俐地脫掉身上的衣服,泡進水裡。隨後連腦袋帶身子的先洗了個痛快,再把衣服揉搓揉搓,擰乾後重新穿到身上,一陣涼浸浸的溼潤,立即清爽了全身,好不舒服。起身再上路,腳步都輕快多了,連吹到臉上的風也不再那麼幹燥燙人。

走著走著,在他的西邊出現了一道山,由低漸高,時緩時陡,或灰禿禿,或黑森森,給天地間增加了一種神秘感。他的眼前不再一覽無餘,便有些興奮,或者是緊張。前面的確是有動靜,傳來一種怪異瘮人的“呃兒呃兒”聲。他腿上加了勁,快步轉過一個土坡,只覺頭皮一炸,在坡下的一塊荒地上正進行著一場激烈的生死之戰。有兩隻髒兮兮的大狗,在攻擊一頭半大的黑驢……

3 “代食品”(2)

這年頭就是邪行,狗居然敢吃驢!驢還真地已經處於劣勢,不知它的主人哪兒去了?這兩隻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