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吳三桂把永曆帝朱由榔及其子從緬甸逮回,在昆明的金蟬寺將其絞死,導致南明王朝徹底覆滅。吳三桂從此獨據一方,統治雲南達23年。
在統治雲南期間,吳三桂圖謀不軌,生活奢華,巧取強奪,不斷增兵索餉,給雲南人民帶來了很大災難。1673年,鑑於各路藩王無視朝廷的做法,康熙皇帝決定撤藩。於是,吳三桂聯合尚可喜、耿精忠等藩王,以反清復明的名義起兵反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吳三桂在湖南衡陽稱帝,國號周,同年在衡陽病逝。公元1681年,清軍攻下昆明,雲南割據的局面從此結束。
清代,政府繼續在雲南實行屯邊制度,但此時進入雲南的漢族人主要是來自四川、湖南的貧苦農民,他們來到此地是為了墾荒謀生。漢族人的再次大量遷入,使雲南的漢族人口又一次增多,人口從乾隆初期(公元1750年左右)的約200萬人,增加到咸豐元年(公元1851年)的約750萬。因此,清朝也是漢族人遷移進雲南的一個高潮時期。經過明清時期的大規模漢族遷徙活動,雲南的民族組成已基本定型,形成了漢民族人口居多、其他民族廣泛分佈的特徵。
第一章 歷史沿革(7)
十、民國時期的雲南
民國時期,偏遠的雲南成了“倒袁”的重要根據地。1911年10月30日,蔡鍔將軍在雲南率眾起義。11月1日,起義軍在五華山建立了“大中華國雲南軍都督府”,建立民國政府,蔡鍔為都督,李根源為參議院院長兼軍政部總長,清朝對雲南的統治(250多年)從此結束。
1913年10月,袁世凱迫使國會選舉自己為民國大總統,1914年1月又將其餘議員全部遣散,徹底解散了國會。當年,他譭棄《臨時約法》,頒佈了《*約法》。1915年5月9日,袁世凱與日本簽訂了賣國的“二十一條”,以主權換取日本對自己稱帝的支援。隨後,他讓楊度等人鼓吹恢復帝制的好處,並上推戴書,極力讓袁世凱稱帝。袁世凱接受了帝位,並宣佈改民國五年(1916年)為中華帝國洪憲元年,準備在元旦舉行登基大典。
在袁世凱準備進行洪憲帝制時(1915年),雲南已經舉行了三次討袁的秘密會議。在會議上,以羅佩金等人為代表的反袁軍官擬訂出了反袁的軍事計劃。羅佩金建議:將滇軍一、二師編為一軍,分三個梯團,以剿匪為名出其不意地佔領四川,然後宣佈雲南獨立,反對帝制。第三師幫助貴州獨立,出師湖南,最後在武漢會師。根據這個計劃,雲南做了軍事動員,編組軍隊。同年12月17日,李烈鈞等人到達昆明,唐繼堯再次召集軍隊將領開會,並在原有的計劃上做出了增加兵力、籌劃軍費、補充軍械、調遣軍隊等四項決定。19日,蔡鍔到達昆明,具體進行討袁部署,在隨後的兩天又連續召開了第四、第五次軍事會議,反覆討論了出兵計劃。但以唐繼堯為首的雲南軍主張東進,透過貴州控制湖南,然後進軍中原;李烈鈞主張先攻取兩廣;蔡鍔的主張則和以前的軍事計劃一致。三人多番商議,依然各持己見。但當時形勢緊迫,梁啟超又催促儘快宣佈起義,三人最後才匆匆確定了向四川、湖南、廣西出師的計劃。
1915年12月23日夜,要求中央除掉帝制的電報發出,並限袁世凱25日10時前答覆。24日,唐繼堯任命軍官,併發放軍械準備出征。到了25日,袁世凱沒有答覆,唐繼堯、蔡鍔、戴戡等人聯名發出通電,將袁世凱稱為背叛民國的罪人,宣佈*袁世凱,同時還宣佈雲南從即日起獨立。12月27日,唐繼堯等人釋出討袁檄文,宣佈護國軍是為全體國民出力,擁護共和國體,同時還通告英、德、法、俄、日等國駐華公使,如果各國幫助袁政府,護國軍必將採取措施。
此後,護國戰爭正式爆發,蔡鍔率領第一軍共9000人攻打四川,李烈鈞率第二軍攻打廣西,唐繼堯率第三軍攻打貴州和湖南。此時,袁世凱命駐紮岳陽的第三師師長曹錕、第七師師長張敬堯、駐江西的第六師師長馬繼增,分別向四川、湘西進軍,準備攻打雲南。三支人馬以曹錕為總司令,負責組織前方作戰。
1916年1月,護國軍在新場與袁軍交戰,袁軍潰敗,護國軍相繼佔領了燕子坡、黃坡耳、捧印村等要地,並很快攻佔敘州。這時四川將軍陳宦帶兵反攻敘州,護國軍頑強抵抗,最終擊敗敵軍。2月14日,袁軍精銳吳佩孚部猛攻護國軍的劉存厚師,遭到工兵營的頑強防守。18日,袁軍再次進攻,護國軍頑強作戰,適逢天降大雨,袁軍只得撤兵回守。2月23日,蔡鍔趕到前線發動反擊,由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