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部分

實每多兼雜,則當標本同治。

三、證治分類

1。痰氣交阻證症狀:吞嚥梗阻,胸膈痞滿,或疼痛,情志抑鬱時加重,噯氣呃逆,嘔吐痰涎,口乾咽燥,大便秘結,舌質紅,苔薄膩,脈弦滑。

證機概要:肝氣鬱結,痰溼交阻,胃氣上逆。

治法:開鬱化痰,潤燥降氣。

代表方:啟膈散加減。本方有潤燥解鬱、化痰降逆之功效,適用於氣滯痰阻之噎膈。

常用藥:沙參、貝母潤燥化痰,洩熱散結;鬱金、砂仁、丹參開鬱利氣,活血化痰;茯苓健脾和中,滲溼化痰;杵頭糠開胃下氣;荷葉蒂醒脾和胃。

暖氣嘔吐明顯者,酌加旋覆花、代赭石,以增降逆和胃之力;泛吐痰涎甚多者,加半夏、陳皮,以加強化痰之功,或含化玉樞丹;大便不通,加生大黃、萊菔子,便通即止,防止傷陰;若心煩口乾,氣鬱化火者,加山豆根、梔子、金果欖以增清熱解毒之功效。若兼脾胃虛弱者,症見胸膈痞滿,情志抑鬱時加重,噯氣呃逆,嘔吐痰涎者,可用木香順氣丸。

2。津虧熱結證

症狀:吞嚥梗澀而痛,食入而復出,甚則水飲難進,心煩口乾,胃脘灼熱,五心煩熱,形體消瘦,面板乾燥,小便短赤,大便乾結如羊糞,舌質光紅,乾裂少津,脈細數。

證機概要:熱毒傷陰,胃陰虧耗,虛火上逆,胃失潤降。

治法:滋陰清熱,潤燥生津。

代表方:沙參麥冬湯加減。本方有清熱生津、滋陰潤燥的作用,適用於陰津枯竭,燥熱內結之噎膈。

常用藥:沙參、麥冬、玉竹清熱滋陰,潤肺胃之燥;桑葉、天花粉養陰洩熱;扁豆、甘草健脾和胃。

胃火偏盛者,加梔子、黃連清胃中之火;腸腑失潤,大便乾結,堅如羊糞者,加火麻仁、全瓜蔞、何首烏潤腸通便。煩渴咽燥,噎食難下,或食入即吐,吐物酸熱者,改用竹葉石膏湯加大黃洩熱存陰。食道於澀,口燥咽乾,可飲五汁安中飲以生津益胃。

3。瘀血內結證

症狀:飲食梗阻難下,食不能下,甚或嘔出物如赤豆汁,或便血,胸膈疼痛,固定不移,面色晦暗,肌膚甲錯,形體贏瘦,舌質紫暗,脈細澀。

證機概要:瘀血內阻,食道閉塞,通降失司,肌膚失養。

治法:破結行瘀,滋陰養血。

代表方:通幽湯加減。本方有滋陰養血、破血行瘀作用,適用於瘀血內阻,食道不通,飲食不下,生化乏源,氣血不能充養肌膚之噎膈。

常用藥:生地、熟地、當歸滋陰養血;桃仁、紅花、丹參、活血化瘀;升麻升清降濁;炙甘草益脾和巾;五靈脂、乳香、沒藥、蜣螂蟲活血破瘀止痛;海藻、昆布、貝母軟堅化痰。

痰阻顯著者,酌加水蛭、三稜、莪術、炙穿山甲、急性子,增強破結消徽之力;嘔吐較甚,痰涎較多者,加萊菔子、海蛤粉、半夏、瓜蔞等以化痰止嘔;嘔吐物如赤豆汁者,另服雲南白藥化瘀止血;如服藥即吐,難於下嚥,可含化玉樞丹以開膈降逆,隨後再服湯藥。

4。氣虛陽微證

症狀:吞嚥受阻,飲食不下,泛吐涎沫,面浮足腫,面色咣白,形寒氣短,精神疲憊,腹脹便溏,舌質淡,苔白,脈細弱。

證機概要:陰損及陽,脾腎陽虛,溫煦失職,氣不化津。

治法:溫補脾腎。

代表方:補氣運脾湯加減。本方具有補氣健脾運中的作用,適用於脾腎陽虛,中陽衰微之噎膈。

常用藥:黃芪、黨參、白朮、茯苓、甘草、大棗補脾益氣;陳皮、半夏、砂仁、生薑、降逆祛痰,和中養胃。

中陽不足,痰凝瘀阻,可用理中湯加薑汁、竹瀝;胃虛氣逆,嘔吐不止者,可加旋覆花、代赭石和胃降逆;陽傷及陰,口乾咽燥,形體消瘦,大便乾燥者,可加石斛、麥冬、沙參滋養津液;泛吐白沫,加吳萸、丁香、白蔻仁溫胃降逆;腎陽虛明顯者,可用右歸丸或加附子、肉桂、鹿角膠、蓯蓉溫補腎陽。

【預後轉歸】

本病的預後,主要與本虛標實的程度、邪實輕重、髒損多少、治療當否有關。如以肝鬱氣結、痰溼凝聚的實證為主,病情始終停留在噎證的階段,只表現為吞嚥之時哽噎不順的痰氣交阻證,不向膈證發展,一般預後尚好。如病情繼續發展,出現陰津枯槁,脾腎陽氣衰敗,同時痰、氣、瘀交結益甚的虛實夾雜之候,則預後極差。

【預防調護】

改變不良飲食習慣,戒菸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