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35部分

實不是軍中派系林立,在統屬上造成的混亂。

而是軍中士卒的裝備,後勤輜重,以及戰力上的參差不齊。由此延伸開來。兵員素質。以及他們所受到的軍事訓練,盡都五花八門,各有特色不假,但卻很難讓新領大軍的將帥們發揮出各部秦軍的戰力。

而體現在戰陣之上,很多時候,便是各自為戰,無法相互配合,降低了秦軍真正的殺傷力。

其實只這麼一說。就都明白了,樞密副使大人的心可不小,甚至猶過於樞密使李承乾。

這真的是一篇大文章,做的好了,大秦的軍旅將真正變成無敵之勁旅,這個根本不用懷疑,大秦的軍事動員能力將成為天下之冠,甚至於,可以說,自古以來的歷朝歷代都不能相比。而做成這件事的張承等人,名標青史也是理所當然之事。

但這樣的大事。相當於一次整體的軍事變革,涉及到的更是軍中諸事的方方面面,比如募兵,比如各部糧草供給,比如練兵等等等等。

可以想見,一旦哪個環節出了問題,誰都說不好,會發生什麼。

就像自古以來歷次變革一樣,面臨的問題不在於初衷,只在於結果,初衷都是好的,但變革的風險一直存在,看的就是結果,不會有其他什麼。

張承有這個雄心,是因為他有這個時間來慢慢完善他的謀劃。

還好,張承並非剛愎自用之人,雖然弄出了一個大題目,卻也沒鬧的滿城風雨,只是稍稍流露出了自己的意圖,並跟趙石商量了一下。

對於這樣的大事,趙石只能表示出有限度的支援。

不過說實話,趙石並不看好張承能將事情辦好,並像李承乾那樣得到太多的助力。

這樣大規模的變革,觸動的將是大秦軍旅的根基所在……

他十分明白張承的意圖,想要在根本上全方面縮短地方軍旅和邊軍之間的差異。

但地方軍旅和邊軍……怎麼可能是一個模樣,相比較常年守衛邊塞的邊軍來說,禁軍天然就處於劣勢。

在裝備和後勤上,想要達到邊軍的程度,邊軍先就不會滿意,朝廷也不會答應,戶部那裡也實在頂不住這麼折騰。

而自古以來的軍隊,都是以精銳為支撐,輔以地方常備軍旅,這樣的模式雖有著種種弊端,但還是合適的。

張承的想法很多,也有著自己的抱負,但乍入中樞,還無法肆意施展手腳,但以其人的年紀,還有那銳意進取的勁頭兒,幾乎是必然會受到皇帝陛下的倚重。

現在還看不出什麼,這樣的一篇大文章也不會在此時此刻出現於朝堂之上,因為時機並不成熟,不過等到其在樞密站穩腳跟,也就說不準了。

像張承這樣征戰多年的軍中將領,也許有很多欠缺之處,但最不缺少的就是毅力和膽量……

實際上,這幾個人當中,兵部尚書成巒反而是最溫和的那一位,也是最能緊跟趙石步伐的一個人,如今人家看到的事情,不是紛繁的外間諸事。

他所看到的則是,樞密院強勢崛起的勢頭已然無法遏制,那麼將來朝廷該如何以兵部制衡樞密,在形成新的平衡之前,其實有著很多事情要做。

而身為兵部尚書的成巒,其意也就昭然若揭了,在穩固自己的地位之餘,他要做的就是在這之前,找到自己的位置,成為新的朝堂格局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實際上,這也正是常年身處中樞之地的官員,城府,手段的最好的體現。

在朝堂上呆的久了,無疑會感到沉悶,但只要細細品味,卻會讓你發現另有一番精彩之處……

大年初一,晉國公府的姻親陸續登門,其實這並不合漢家習俗,姻親一般應該在初三初四這兩天,到府中赴宴才對。

但晉國公趙石在京師長安沒什麼長輩和近支的兄弟子侄,到是和姻親們走的很近,所以,大年初一除了去入宮覲見太皇太后娘娘之外,作為和晉國公府走的最近的幾家姻親,也就理所當然的成了堂上客。

不過習俗就是習俗,大年初一沒誰會大擺筵宴,這一天是閤家團圓的日子,不會給外人留下什麼位子,一般都是派自家子侄,出去拜會一番親戚,盡到心意便了。

所以,趙石在這一天當中,可以說是晉國公府中最悠閒的一位了。

妻妾們都入了宮,定會被太皇太后留下,估計得到晚間才能迴轉。

他的長子趙君玉,會代表晉國公府到種府,柳府,魏王以及康清郡王府上轉悠一圈,再給留駐於理藩院的那些胡人送去些禮物,一天也就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