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35部分

其餘幾個孩子,都被石頭娘攏在身邊,到晉國公府上的姻親們也不會想著來拜見趙石,而是去給老夫人拜年,陪著老夫人說會兒話,再贊上孩子們幾句,也就算完成了長輩交託的任務。

不過到了晌午的時候,老夫人那邊還沒派人過來叫他過去用飯,下人已經傳報過來,太子李珀來了。

太子李珀渾身包的嚴嚴實實,看上去就像從林子裡轉出來的一個毛球,手抱在胸前,摩挲著手裡的暖爐,站在晉國公府門前,出神的望著晉國公府的門庭,回想著這座府邸的歷史,努力的尋找著悲春傷秋的情懷。

皇太子在大年初一也閒不著,皇家的親戚也不少,身為太子,在年節上,到一些皇家老人兒府上拜會,並不算什麼稀奇的事情。

而且,太子身為一國儲君,在交遊之上,除了把握分寸之外,還要盡力尋找拉攏人心的機會。

今年就是這樣一個機會了,中樞和樞密院在河南戰事上碰了一下,直接倒下了一位尚書,一位參知政事。

這可不是小事了,幾乎可以用一次風波來形容,皇帝陛下需要用一些手段來安撫朝堂人心,所以,太子李珀便離開了溫暖的東宮,在幾家皇親國戚府上走了走,剩下的任務,就是到幾家重臣府上瞧瞧了。

晉國公府是第三家,第一家不用說了,長安李氏怎麼也要排在頭一位,第二家自然便是樞密使府上,這個順序錯不得,文武之首領,眾官之表率,順序一旦錯了,就相當於一次政治事故,不定就會鬧出天大的風波出來。

他這裡也是掐著點來到了晉國公府,就是想在晉國公府用膳了,因為相比較而言,他和晉國公趙石接觸的最多,也清楚的曉得,晉國公趙石在父皇心裡,以及朝中重臣中間,有著怎樣的分量。

去年的長途跋涉,讓他身心俱疲,還在秦州小病了一場,但這一趟行程,歷經千里,地方官吏,軍中將領,吐蕃蠻族,見到的各色人等實在不少,也著實開闊了眼界。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多少飽學之人跟他說過這些東西,但不出京師,一切都是枉然。

書本上,老師們說的再多,也多為傳聞,沒法在他心裡留下太多深刻的印象,但這一趟走下來,見識到的風物便不同了。

農家百姓的質樸,商人的油滑,地方官吏的艱辛,地方豪族的不易,大秦軍兵們的彪悍善戰,吐蕃蠻族的熱情好客以及風俗習慣,西北的荒蕪以及吐蕃高原的惡劣氣候等等等等等……

都在他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讀萬卷書,總不如行萬里路,年紀還稱幼小的皇太子殿下,心思一下便活躍了起來,對外間諸事的嚮往,幾乎是一發不可收拾。(未完待續……)

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二十三章校場

“殿下,國公正在校場習武,沒人敢去打擾,還請殿下恕罪。”

陸敖緊繃著臉,做鄭重狀,跟太子殿下解釋著,今年年關,她沒回去香侯府,這不但是因為晉國公府中得用之人太少,還因為之前未能盡到幕僚職責,心存愧疚的原因在裡面。

不過她要是知道大年初一太子李珀會登晉國公府的門,她一定不會留在府中,幹這得罪人的活計。

大年初一習武?

太子李珀有些愕然,心想,大將軍趙石勇冠三軍,難道就是這麼終日不綴的練出來的?

心裡雖然覺著有些不靠譜,還是一邊隨著陸敖進入府門,一邊點頭笑道:“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國公之堅毅,實在讓人欽佩啊……”

陸敖乾巴巴的呵呵了兩聲,瞅著太子殿下的小身板,實在有點擔憂,這大冷天兒的,若是……可怎麼好呢?

心中憂慮,不由勸道:“聽說殿下有恙在身,不如先去廳中等候片刻……”

李珀從容的擺了擺手,說的話那叫一個完全,“不需如此,吾與國公有師生之誼,西去的一路之上,多聽國公教誨,受益匪淺,學生登門,怎好讓老師迎候?走,帶我去校場便是……”

陸敖抿了抿嘴唇,心想,這就不怪我了啊,你們一個個的都是幹大事的人,出了什麼么蛾子,可別怪在咱們小人物的頭上才好。

於是。她這裡也就沒了旁話。一邊吩咐下人招待太子殿下的隨從人等。一邊領著太子殿下沿著府中小徑,七拐八繞的來到府中外院校場。

離的還遠,噼裡啪啦的聲音就已經傳入了耳朵。

等來到校場邊兒上,本來太子殿下還想誇一誇晉國公府校場的開闊,待到看到校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