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35部分

即便是雄心勃勃的皇帝陛下,也會猶豫再三,不敢輕易答應下來。

而這需要一個具有說服力的理由,所以,不論是李承乾,還是趙石,張承等人,已經想好了,遼闊的遼東遼西已經幽燕之地,將是這些騎兵縱橫馳騁的主戰場。

而他們的敵人,是女真人殘留的勢力,以及將要佔據這裡的蒙古騎兵,以及生活在這裡,敢於反抗大秦統治的一切族群,最終的目標,將是高麗。

遼東萬里山河以及滅國之功,都包含在了裡面……

就算如此,也還缺乏一些說服力,為此,李承乾已經咬著牙,瞪著眼想將大秦將門都綁到自己的船上,騎兵需要將領,一個計劃開始,大批的人便可以加官進爵,沒道理不吸引那些想要建功立業已經快要紅了眼的將門子弟,這裡面,最大的一塊,將分給極力支援他的晉國公趙石。

這塊蛋糕很大,十萬到二十萬這樣的數字並沒有把趙石迷惑住,他的意思是,還可以往上加一加,弄到三十萬才差不多。

草原部族都是優秀的輕騎兵,只要有合適的人統領並訓練他們,他們很快就能成為合格的大秦騎兵中的一員。

至於草原部族將來會不會騎著戰馬,拿著大秦鑄造的兵刃造反,誰知道呢,也許當他們融入到數十萬人的漢人大軍當中的時候,他們便會自然而然的成為大秦騎兵的一部分了。

孔聖人口口聲聲所說的教化,到現在也看不到什麼蹤影,胡人依舊茹毛飲血,依舊在草原上放牧打滾,無拘無束,飽了就在草原上曬太陽,餓了便來搶東西。

匈奴走了又來了突厥,突厥沒了還有契丹,女真,党項等族,而且紛紛建國立業,這些傢伙到是學了些漢家禮儀,但漢人百姓在他們的治下,卻是婉轉哀嚎,生死兩難,這樣的同化之路,還是不要走了吧?

既然禮儀讓他們覺著軟弱,那麼就用武力來讓他們認同,這樣一來,不定多年之後,胡人便自覺自願的開始跟隨漢人征戰,並自豪的稱自己為漢人了呢。

用鮮血和敵人的屍體澆灌出來的認同,這樣異類的想法,估計要是讓那些飽學大儒們聽到,一定會破口大罵,並掉下一地的眼珠子,聖人估計也要在墳墓當中,咒罵這廝其心歹毒,不當人子才對。

不過趙石從來不會想的太多長遠,只要覺著合適,做也就做了,還是那句話,老子死後,哪管什麼洪水滔天?

所以,這個計劃還沒有開始之前,趙石覺著有必要知會一下張峰聚這樣的心腹將領,讓其有個心理準備,以便更好的迎接將要到來的整編。

至於朝廷會不會實行這個計劃,趙石認為,有著自己等人的支援,這個計劃一定會開始,只是時間和朝廷支援力度的問題罷了……

陸相放下筆,將自己寫好的東西呈給大帥,發現自己手有些抖,因為他頭一次聽到這些軍國大事,對他的衝擊極大,他認為大帥這些話,足夠自己能回味個一年半載了。

趙石接過來瞧了瞧,一行行整齊秀麗的小楷映入眼簾,他的嘴角不由抽動了一下,孃的,你個廝殺漢,寫這麼一手纖細的小字兒給誰看?(未完待續……)

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太子

(一更,今天應該能將昨天的欠更補上,阿草努力中。)

實際上,每一個新上任的官員都不會想著平平淡淡的熬資歷,做個下屬眼中的庸官,或者被別人說成是尸位素餐之輩。

無論是樞密副使張承,還是兵部尚書成巒,都有著自己的謀劃。

像樞密副使張承就對將要到來的整軍之事非常的上心,在樞密院中提出的觀點是,分而治之,全域性統籌,召之即來,合之能戰雲雲。

張承的經歷,決定了他對整軍之事的看法非常的務實。

張承出身於西軍,參加過的戰事在兵部,和樞密院中,都少有人能及。

西軍在西北和西夏人的諸般戰事不提,只說近十幾年來的大的戰事,他就參加過大秦第一次東征,平蜀戰事,滅夏之役。

這讓他對大秦進行的大規模戰役之中的弊端非常的瞭解。

事實上,其中最讓人懊惱的那些弊端,困擾了一代代軍中將領,卻無法做出太大的改變……

就像大秦朝堂上的文武之爭一樣,誰都明白,這樣的事情會靡費國力,於國家並無益處,但沒誰能徹底解決這個文武之間的矛盾,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好像根本不存在合流的可能。

而大秦諸次大規模的戰役當中,最大的問題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