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兒童的自我感知過程,是需要成人瞭解和保護的。

當我在社群裡看到2歲多的孩子還坐在嬰兒車裡不被容許下來走動時,當我在幼兒園裡看到5歲的孩子一下再一下地把雙腳依次落在臺階上,像幼兒一樣下樓梯時,我的眼前就會出現2歲的孩子到處遊走和觸控,5歲的孩子快樂而驚險地跨在樓梯的扶手上,順勢滑下,飛奔而去,充滿活力的身影。

生命真的不可以被禁錮!

從出生開始,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會受到遺傳、營養、活動、情緒、撫養環境等的影響。其中遺傳已經決定,營養現今已不再是大問題,人類已經基本走出了食物匱乏的階段。因此會影響孩子身體狀態的也就是孩子的活動、情緒與撫養環境等。如果我們在最有作為的方面卻沒有作為或者反向作為,讓孩子在身體上喪失了自由,我們是不是要反省呢?

見到寶寶時,寶寶已經13個月大了。身體偏胖,面目基本沒有表情,神情也不鮮活,也不大與人有眼神的交流。他總是呆在大人的懷抱裡,看起來沒有什麼活力,沒有出去探索環境的慾望。當我吐舌頭和他打招呼時,他注視良久,緊閉著嘴唇注視我。一會兒,他朝我伸出手,似乎是想摸我的嘴唇。觀察了他一段時間,我一直沒有發現他有過什麼興趣,也不曾感受到他有愉快的感覺。

兒童是自己身體的主人(3)

這種狀態和這個年齡的孩子所呈現出的普遍狀態有著根本上的不同。1歲1個月,正是使用身體,尤其是口、手和腿腳探索環境的時期。他本應當開始四處走動,到處觸控,手應當已被喚醒,嘴也應當被用來幫助他了解周圍的世界了。但寶寶不是,他的活力哪裡去了?

這一天,我和寶寶媽媽、寶寶待在一起。寶寶一直面無表情地呆坐在大人的懷裡,偶爾會伸手想抓一樣東西,然後又放棄,坐回來。這個年齡是手腳使用的敏感期,難道是因為口的禁錮,生命的活力之門沒有得到開啟,所以寶寶還沒有足夠的動力來促使手的抓摸和腿的走動?

我建議給寶寶一個蘋果,讓寶寶去咬。得到蘋果之後,寶寶就一直抱著這個蘋果不停地啃咬,但他並不下嚥。寶寶媽媽說:“他不吃,只是啃了吐出來。”這就對了,7、8個月大時,孩子喜歡“吃”需要啃咬的食物,目的就是為了啃咬,而不是為了吃,他們啃咬完了就會吐出來。這是在開發和練習嘴的功能。

我把寶寶抱在懷裡,面前的桌上擺著一盤江米條(一種油炸的食物,成條狀),一盤帶殼的花生和裹著糖紙的糖,一盒帶著堅硬果殼的杏仁。

寶寶看著江米條,一直盯著看。於是我將盛裝江米條的盤子推到他的面前,示意他可以拿,他伸手拿了一個。拿到手裡時,他的呼吸開始急促起來,身體開始收緊。遲疑了很久後,他將江米條緩慢地放入了口中,然後長長地出了一口氣。這長長的一口氣真讓人有一種釋放和暢*。他把江米條放到嘴裡舔了舔,然後就拿出來放到了桌上。然後他開始盯著花生看。我又將盛花生的果盤推到他的面前,示意他可以拿。他遲疑了一會兒,然後伸手去拿,拿到後他突然大叫了一聲,笑了。然後便面無表情地開始把花生在手裡拈來拈去,我用微笑鼓勵他可以放到嘴裡……他突然開始急切地找媽媽,因為現在要將有花生殼的花生放進嘴裡,難度更大。

顯然他可以明確區分什麼是可以直接入口的食物,什麼是不可以直接入口的食物。媽媽抱過他,他開始尋找媽媽的乳房,然後開始吮吸,吮吸的過程中,他想將手裡的花生同時放進嘴裡,但是嘗試了兩次都沒能如願。過了一會兒,他起身不再吃奶,並繼續把花生在手裡拈來拈去,最後他終於將花生放進了嘴裡,然後長長地出了一口氣,身體也鬆弛了下來。

很快,他略加品嚐後將花生放到了桌上。之後他又轉而盯著糖果。

我還是將果盤推到他可以拿到的地方,他拿了一塊糖,然後拉著我的手哼哼著,示意我幫他開啟。我幫他開啟了,那是一塊正方形的巧克力,他拿到手裡後便把巧克力在兩隻手裡交替著捏來捏去,手最後被糊上了黏黏的巧克力,但他始終積攢不起足夠的內在力量,使自己有勇氣將糖塊放進嘴裡。媽媽開始告訴他:“可以的,可以放進嘴裡。”他開始著急起來……大聲哼了一聲,身體往上抬了一下,然後又安靜下來……然後將糖塊一點點地放進嘴裡,似乎甜味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讓他有勇氣將糖塊全部放進嘴裡。最後糖塊塞滿了他的嘴,他的表情開始明快起來,眼神也明亮了。

吃完了糖,他又盯上了杏仁。我拿過那個果盒,放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