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6部分

的樸素唯物主義思想。然而他在《漢紀》中卻喋喋不休地談論天人感應與災異迷信之事,顯而易見的是他企圖以此來恫嚇曹操,使操日後亦不能不對自己不相信天命之事加以解釋。

四、魚豢的《魏略》

有關三國史的撰述,《史通》外篇《古今正史》有簡要的概述:

黃初、太和中,始命尚書衛覬、繆襲草創紀傳,累載不成。又命侍中韋誕、應璩、璩書監王沈、大將軍從事中郎阮籍、司徒右長史孫該、司隸校尉傅玄等,復共撰定。其後王沈獨就其業,勒成《魏書》四十四卷。其書多為時諱,殊非實錄。

吳大帝之季年,始命太史令丁孚、郎中項峻撰《吳書》,孚、峻俱非史才,其文不足紀錄。至少帝時,更�韋曜、周昭、薛瑩、梁廣、華核,訪求往事,相與記述,並作之中,曜、瑩為首。當歸命侯時,昭、廣先亡,曜、瑩徙黜,史官久缺,書遂無聞。核表請召曜、瑩,續成前史,其後,曜獨終其書,定為五十五卷。

至晉授命,海內大同,著作陳壽,乃集三國史,撰為國志,凡六十五篇……先是,魏時京兆魚豢,私撰《魏略》。

由上可知,曹魏官撰史書為王沈主撰之《魏書》。孫吳官撰史書為韋昭主撰之《吳書》。《晉書》卷39《王沈傳》言王沈於魏正元年間(254年至259年)“與荀覬、阮籍共撰《魏書》,多為時諱,未若陳壽之實錄也”。那時,高貴鄉公曹髦因不能忍受當傀儡皇帝的恥辱,決定對司馬昭發動突然襲擊。當曹髦把這個計劃告訴給侍中王沈、散騎常侍王業後,沈、業二人立即馳馬向司馬昭告密。因此,王沈受到司馬氏重用,官運亨通,但為眾議所非,《魏書》也因袒護司馬氏,被譏為非實錄。

《吳書》的主撰韋昭,孫晧時為侍中,領左國史。因孫晧暴虐,群臣多阿諛順旨,數言天降祥瑞,以博得孫皓歡心。晧以問昭,昭曰:“此人家筐篋中物耳”。晧又欲令昭為父和作紀,昭以和“不登帝位”,不予照辦。諸如此類的事,使晧銜恨在心。鳳凰二年(273年),晧竟殺昭。與昭共撰《吳書》的薛瑩、華核皆正人君子,且有才學。故《吳書》尚為史家所許可。

《魏略》,系魏郎中魚豢私撰,《史通·古今正史》謂“魏時京兆魚豢私撰《魏略》,事止明帝”。然據《三國志》卷4《三少帝紀》注引《魏略》記有嘉平六年(254年)九月司馬師廢齊王曹芳及郭太后議立高貴鄉公事甚詳,則知《魏略》記事非只止於明帝,而是止於三少帝時。近人張鵬一《魏略輯本》謂魚豢死於晉太康以後,則魚豢入晉後還活了十六年以上,可知魚豢不曾仕晉。看來,魚豢是忠於曹魏而恥為晉臣者,故《魏略》敘事頗注重品節作風。裴松之注《三國志》,引用之書,以《魏略》為最多,《魏略》雖早已亡佚,但從裴注中尚可窺知其梗概。從《魏略》的內容和文字看,還是相當好的。魚豢是關中人,所以對西北的風土人情多有敘述。例如《三國志》卷30《東夷傳》裴注引《魏略·西戎傳》不僅能補陳書之缺,而且史料價值極為珍貴,被史家譽為“殊方記載,最為翔實”。《魏略》很注意對三國時各階層人物的描寫,例如魚豢為董遇、賈洪、邯鄲淳、薛夏、隗禧、蘇林、樂祥七人作《儒宗傳》,其序曰:

從初平之元(190年)至建安之末(220年),天下分崩,人懷苟且,綱紀既衰,儒道尤甚……至太和、青龍中,中外多事,人懷避就,雖性非解學,多求詣太學。太學諸生有千數,而諸博士率皆粗疏,無以教弟子,弟子本亦避役,竟無能習學……又是時朝堂公卿以下四百餘人,其能操筆者,未有十人,多皆相從飽食而退。嗟夫!學業沉隕,乃至於此,是以私心常區區貴乎數公者,各處荒亂之際,而能守志彌敦者也。

由上可知,曹魏時,子弟入太學,多是為了避役,而在太學教授生徒的博士,也大都粗疏,學無根底。朝中公卿以下能執筆為文者也不到十人。無怪乎魚豢要嘆息學術的墜落了。魚豢在《儒宗·董遇傳》中介紹了董遇接受弟子的先決條件,即不論學習什麼書,都“必當先讀百遍”。他說:“讀書百遍而義自見”。魚豢在《儒宗傳》中,還揭露了地方舊姓豪族欺凌單家(非富強之家)的情景。如在《薛夏傳》說:

薛夏,字宣聲,天水人也。博學有才。天水舊有姜、閻、任、趙四姓,常推(可能為“雄”字之誤)於郡中,而夏為單家,不為降屈。四姓欲共治之,夏乃……東詣京師。太祖宿聞其名,甚禮遇之。後四姓又使囚遙引夏,關移潁川,收捕繫獄。時太祖已在冀州,聞夏為本郡所質,撫掌曰:“夏無罪也,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