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階段改革中商品交易自由、勞動力交易自由在中國慢慢恢復,人們可以選擇辭職換工作,也可以選擇以自我創業的形式使用自己的勞動力,但還不等於有資源資本化、企業資本化、收入流資本化、人力資本化了!正如前面所說,在財富、資產、未來收入能資本化之前,它們首先必須被產權化,產權的範圍和歸屬要清晰,而且這些產權必須可以透過票據化形式自由交易、流通起來才變成資本。
從80年代末開始,首先是股份制企業形式的恢復,在一片爭論中股票市場於1990年推出。對此後的資本化改革來說,當時圍繞股份制和產權的討論是非常基礎性的鋪墊工作,沒有那些討論,就沒有後來資本化改革所需要的認知儲備和法律制度上的深化。當然,在明晰了產權制度的同時,企業產權還必須從國有轉變成可以私有,否則,明晰後的產權只要還是國有,就不能真正做市場化的交易,從而就不能被資本化。好在從90年代初到現在,一方面是國有企業不斷民營化,私有經濟不斷發展,另一方面是股市也在發展,包括境內股市和境外股市。這兩方面的發展大大強化了中國經濟資本化的能力,到今天A股市值達到17萬億元,境外上市公司市值近萬億美元,相當於11萬多億元,境內外股市共為中國經濟提供了超過28萬億元的資本!上市後的公司股票本身就是新的資本供給,新資本供給量等於股票價格。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為什麼中國的錢這麼多?(5)
這28萬億元的金融資本代表的是什麼呢?其中一部分是這些公司有形資產的價值,比如廠房、裝置等等,相當於公司的賬面值或說淨資產,反映公司過去的投入,但這只是公司市值很小的一部分,更大部分是公司未來收入的折現,是對未來收入的資本化。以無錫尚德為例,它的市值是53億美元,但其淨資產只有億美元,是公司總市值的八分之一,所以,有億美元是無錫尚德未來收益的貼現值。如果沒有股市這種未來收入折現機器,今天這億美元的資本供給是沒有的,中國的“錢”就會少億美元!中國銀行A股價格是每股淨資產的倍,其中倍是未來收入預期的貼現,因此中國銀行近四分之三的市值是未來收入資本化的結果!
也就是說,一個國家可以有千千萬萬個無錫尚德公司,但是,如果沒有股市這種未來收入折現機器,這些公司的未來收入流再多,這個國家也不見得有多少金融資本。比如,在80年代中國還沒有股市,中國企業也不少,只是不能在境內或到境外上市,所以中國當時沒有能力將未來收入流轉化成資本,中國就很缺資本,只好靠引進外資。
除股市之外,各類企業債也是將企業未來收入流做證券資本化的方式,可惜中國企業債市場規模還只有2千億元左右,僅為GDP的1%。當然,企業的短期銀行貸款和商業票據也是對企業未來收入的資本化,只是期限往往較短,資本屬性相對較低。
土地、資源與未來勞動收入的資本化
第二個資本源是土地、自然資源和房地產。在1998年住房市場化之前,由於住房基本屬於單位、不能交易,這塊財富數額巨大但也是死的。
從1998年開始,土地以兩種方式在資本化,其一,各地政府每年將部分土地出售,供房地產開發或者工業建設,這是土地的直接貨幣化,本身還不是資本化。賣土地的收入是為地方政府貪汙和浪費埋單的主要方式。按北京大學平新喬教授的估算,僅2004年,全國地方政府大約有6150億元的“土地財政收入”,這當然為*浪費提供了極大的空間。土地使用權由政府出售之後,這種使用權在二級市場上可以交易,讓使用權證具備了資本的屬性,而且是相對獨立於土地之外的資本,使全社會的資本供給也因此增加。換言之,那些土地照樣存在、不會跑掉,但其使用權作為可交易的契約具有單獨的資本價值。
其二,房地產商品化帶出的不只是住房交易這種實物市場,而且在住房私有並可交易的情況下,房產又可拿來作抵押借貸,透過住房按揭貸款,將房產所佔用的土地、房子本身的資產以及業主自己的未來勞動收入作金融資本化。也就是說,雖然住房按揭貸款的質押物是房屋,但真正用來做支付保障的不是房屋,而是買主的未來工資收入,所以,住房按揭貸款體現的主要是買主未來勞動收入的資本價值,而這種資本化也是在土地使用權私有、房地產市場化之後才有的事。因此,從本質上看,1998年的房地產改革是一個劃時代意義的轉折點,為中國的土地、資源以及老百姓未來勞動收入的資本化開了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