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對於這些一二年級的孩子來說,家長應該如何引導他們科學用腦呢?
其實,孩子在學校學習的過程就是在開發左腦的過程,例如,在學校,老師要求孩子記憶某些知識;出一些推理題、判斷題給孩子做……這其實都是在鍛練孩子的左腦。所以,在生活中,家長引導孩子“科學用腦”,實際上主要是引導孩子多用右腦,從面把孩子右腦的潛能激發出來。
一位聰明的家長是這樣引導孩子利用右腦的:
每個孩子都喜歡聽童話故事,即使已經上了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也不例外。因此,每天睡覺前,這位家長都會給孩子講一個故事。但與其他家長講故事不同的是,每當故事講完後,這位家長會問孩子很多問題。
例如,當孩子孩子講完《灰姑娘》的故事時,這位家長便會問孩子這些問題:
“如果在午夜12點,灰姑娘沒有及時跳上南瓜馬車,會有什麼情況發生?”
“如果王子發現了灰姑娘髒兮兮的樣子,會有什麼情況發生?”
“如果你是灰姑娘的後媽,你人阻止灰姑娘去參加舞會嗎?”
……
因此,正是由於長久聽故事,和與媽媽討論故事的細節,所以這個孩子的想象力總是比別的孩子要豐富得多。另外,在編故事和創造力方面,這個孩子也總會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給孩子講完故事後,然後向孩子提問,其實這位家長是在有意識地鍛練孩子的形象思維能力。人類形象思維的過程,實際上是先由右腦產生形象,再由左腦使其語言化的一個過程。所以,家長有意識地鍛練孩子的形象思維,能夠達到活化右腦的目的。
對於這些年齡尚小的孩子來說,童話故事本身就是開發孩子右腦形象思維的最佳辦法。如果家長能夠在故事講完之後不斷地向孩子提出問題,其實家長這是用提問的方式使孩子腦海中浮現出一幅幅的畫面和場景,這是對孩子形象思維最好的一種鍛練方式。
另外,在生活中,每個人都有過做夢的經歷,其實人的夢境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右腦所描繪的故事,當夢醒後,立刻把做夢的內容寫下來或講給別人聽,這就等於再現右腦的形象,很有利於刺激右腦的發展。同時,用語言或文字的方式把夢境表達出來,還是一種協調左右腦的有效方法,對大腦整體的活化會產生積極的作用。所以,為了促使孩子左右腦及智力的發展,每天早晨醒來後,家長可以引導一年級的孩子說出晚上所做的夢,也可以引導二年級的孩子把自己的夢境用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
方法三:動手VS智力發展——勤動手,智力好
看到這個題目,很多家長肯定會感到驚奇:動手與孩子智力發展之間有聯絡嗎?
是的,不僅有聯絡,而且有十分密切的聯絡。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我也發現,那些動手能力強的孩子總會比其他的孩子要聰明。那麼,這其中到底有什麼科學依據嗎?
腦科學家們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透過腦部解剖,腦科學家們發現,一般人的大腦皮層很厚、神經纖維生長又多又密,並且連結成了無比龐大的神經資訊網路。但那些很少動手的痴呆症患者的腦部卻呈萎縮狀態,其大部未能得到正常發育。
透過這個實驗,腦科學家們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人的動手能力與大腦的靈活度是成正比的。所以,他們建議家長們要有意識地讓孩子動手做一些細活,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長,以促進孩子大腦及智力的發展。因為引導孩子動手,其實就等於讓他們做“頭腦體操”。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四、1~2年級,是開發孩子智力的“黃金期”(8)
另外,心理學家們經過研究也發現,一個人的動手實驗和操作,比聽和看更能迅速地調起自己的注意力,很快就能達到智力活動的興奮狀態。在這種情況下,手腦是這樣分工合作的:手的活動將外部的資訊頻頻向腦內傳達,使腦接收、分類、加工、組合等,然後給手下達命令;當手接觸到某些外部資訊時,大腦便立刻提取記憶倉庫裡的有關材料,並指揮手如何動作……這就等於在手腦之間有一條高速公路,資訊正在這之間進行著高速的運動。在這種資訊高速傳遞的過程中,孩子的智力自然也會快速發展。
既然手部對孩子的智力發展有如何重要的影響,那麼,作為一二年級孩子的家長,我們又如何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呢?
一位幼兒園的老師曾給我講述過這樣一件事情:
為了方便孩子們拿自己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