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杯喝水,我在每個孩子杯子的外面都貼上了標籤,並寫上了孩子們各自己的名字。雖然這些幼兒園的孩子識字不多,但他們都認識自己的名字。

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每天還是有很多孩子這樣請求我的幫助:“老師,我口渴了,但我找不到自己的杯子!”每當這時,我都拿著這個孩子的杯子,指著標籤上的名字問他:“難道你不認識自己的名字嗎?”這時,孩子們大都會淘氣或者不好意思地說出自己的心裡話:“我認識自己的名字,但我不願意自己去找杯子。”

是的,他們並不是不認識自己的名字,而是不願意動手自己去找,這是孩子們習慣性懶惰的一種表現。雖然與幼兒園的孩子相比,一二年級的孩子已經算是大孩子了,但他們身上的這種習慣性懶惰並沒有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而減少,不僅如此,這些習慣性的懶惰還有增長的趨勢。

在與一二年級孩子家長接觸的過程中,我常常會聽到他們這樣抱怨:

“我家孩子是越大越懶了,就算是家裡的油瓶倒了,他也不管!”

“就算是客廳沙發上亂成一垃圾站,他也會視而不見!”

……

難道這些一二年級的孩子真的會對倒了的油瓶、亂成“垃圾站”的沙發等視而不見嗎?並不是這樣的,面對這些情況,他們也知道應該把油瓶扶起來、應該把沙發收拾一下,但他們那種習慣性的懶惰卻約束了他們的行為,使他們故意對這些情況視而不見。

不僅僅是表現在生活中,孩子們的這種習慣性的懶惰也會發現在學習中,例如,孩子應該認真思考一道題、應該改正一個錯字……但那種習慣性的懶惰卻促使他產生了這樣的想法:“等等再說吧!”“以後再說吧!”……如果家長任憑孩子這種習慣性的懶惰繼續發展,這不僅不利於孩子動手能力的發展,而且還會使孩子智力的發展受到很大影響。

所以,家長們要想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首先要幫助他們克服那種習慣性的懶惰。關於這一點,一位家長是這樣做的:

每天早晨起床時,雖然我們已經醒了,但我們總是想多躺一會兒,再多躺一會兒。其實,這種思想和行為就是習慣性懶惰滋生和蔓延的溫床,所以,當孩子入學後,我一直就這樣教育他:想要去做一件事情,就立刻行動。例如:

早晨鬧鐘一響,就立刻起床;

想要思考一道較難的題目,就把手中其他的學習任務先放一放,立刻思考;

某個字總是寫錯,就立刻查字典搞清楚它的寫法和用法;

……

在這種教育方式下,我家兒子不是習慣了懶惰,而是習慣了立刻行動。

的確,懶惰可以成為孩子的一種習慣,立刻行動也可以成為孩子的一種習慣。所以,當孩子剛剛發現出懶惰的念頭時,家長一定要幫他們把這種念頭消滅在萌芽之中,這樣,孩子才能很快養成立刻行動的好習慣。

當然,如果孩子已經習慣了懶惰,家長不妨偶爾讓孩子嚐嚐立刻行動的好處。當孩子立刻去做某件事時,家長及時地鼓勵他們,並給他們一定的物質獎勵,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的那種習慣性的懶惰也會慢慢改掉。

另外,對於一二年級的孩子來說,家長引導他們自己動手做一些細活兒,也能促進他們智力的發展。

一位家長這樣分享自己的經驗:

我家孩子都已經上二年級了,但到了陌生的地方,他還總是迷路。我知道,這與他的智力發展有很大的關係。於是,我決定讓他自己動手繪製一幅小區的地圖。

於是,我有意識地帶孩子在小區裡來回轉,讓他掌握小區的結構,另外,在此過程中,我還教會了孩子很多具體的知識,如在一個陌生的地方如何分辨方向、如何目測建築物之間的比例等。

當孩子把整個小區的地圖畫好時,我發現他不僅掌握了很多畫圖的技術,而且有了很強的方位感,這下他再到陌生的地方去,就輕易不會迷路了。

對於一二年級的孩子來說,畫地圖可算是一件細緻活兒。它不僅要求孩子瞭解所畫地區的結構、建築位置等,還要求他們掌握比例尺寸、座標方向等畫圖必備的知識。在一般情況,如果家長要求孩子學習這些知識,孩子一定會因為這些知識的枯燥而不願意學習,但如果家長引導孩子透過自己動手畫一張地圖,在不知不覺中,孩子把這些知識都吸收進行,而且還會掌握很多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在陌生的環境裡分辨方向、根據方向辨別回家的路等。

所以,由這個案例我們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