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省長的話,常務副省長和新提出的常委副省長,也會同時就位,這兩個位置是如同坊間流傳的基本上是由張新文和周若山接任,還是由中央另行安排,有了之前副省長的候選人被中央否掉的影響,不是相當核心的領導都有種霧裡看花的感覺。
當然真正的核心對此已經是完全明瞭,特別是周書明和陸政東,已經瞭解到了中央的態度。
對此,周書明是長鬆了一口氣,若是在這個問題上中央再另行安排,那對他意味著什麼也就不言而喻了。
也正因為如此,他對這一次的人事調整很在意,不過既然高層有了明確的態度,而且這樣的安排也會得到陸政東的支援,在全委會上透過就沒任何懸念,可即便是如此,他還是透過不同的方式給參加會議的省委委員們都打了招呼。
當然,全委會還有一個非常有分量的事情,就是總結和展望的工作報告,這既是對前一階段工作的總結,更是今後一年全省工作的指導方針,前兩天,常委們開會,常委們也提出叾一些意見和建議,在基本認可這個初稿的同時,也進行了一些豐富。
周書明經過一番思索之後也覺得有些提法可能換一種表達也許更好,這樣的事情他一向都是親自動手,而不是勞動,政策研究室和秘書處的那些“大筆桿子”們。
周書明正沉吟著,省委秘書長汪逸楓敲門進來。
“有點事情必須要給書記彙報一下。”
汪逸楓頓了一下:
“這篇文章有些問題”
文章寫的是貝湖的事情,周書明越看臉色越是嚴肅起來,文章談及的是貝湖的很多事情,大意是省裡前前後後換了這麼些領導,結果都沒成事,不過整篇文章的重點雖然沒點名,但是隻要是貝湖的幹部應該都能看得出來,指向的是陸政東,文章的一箇中心意思就是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陸政東也就是小打小鬧,年紀輕輕卻像個小腳女人一樣,就這個樣子同樣無法改變貝湖的局面。
周書明看了看,文章是省外一份在全國很有影響的媒體,這樣的文章在省裡是不會發表的,可在省外,很多時候就沒那麼多忌諱了,周書明聽得多,見得多,也算是見怪不怪了,只是汪逸楓不會為些許小事在這個時候驚擾他,所以有些納悶的抬起頭來。
“這篇文章的署名作者馬英華是我們省裡的一位幹部,之前是省外一所大學的教師,後來調回省裡,在下面地市幹過一段時間的市長,現任省高教廳巡視員”
汪逸楓把馬英華的情況給周書明講了一下。
省裡的廳級幹部實在是太多,就算是實職的廳級幹部,周書明也不見得全都能有印象,更何況不是實職的巡視員。
但有沒有印象是一回事,這樣級別的幹部在省全會即將開始的這個時候發出這樣的聲音總是不和諧的,會讓人產生一些不必要的聯想。
周書明微微點點頭,對於汪逸楓的政治敏感性還是非常滿意的,沉吟了一下道:“這件事政東同志是否清楚?”
汪逸楓搖搖頭:
“我得到訊息就直接過來了,不過這份刊物在我們省發行量很大,政東省長應該也知道了吧?”
周書明沉吟了一下,拿起了電話
第33章被遺忘的人
陸政東接到周書明電話的時候,他的手上也同樣拿著這份報刊,不過對於這個馬英華,他得到的訊息也並不比周書明多多少。
馬英華是貝湖人,在沿海一所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教而優則仕,出任當地市政府的副秘書長,後因家庭原因調回省裡。
由於有碩士學位,又做過大學教師,又有發達地區工作的經歷,而且此人很有些經濟頭腦,所以也算是引進型人才,在回到貝湖還是挺受看重的,年紀不大就曾經擔任過下面地市的副市長,市長。
而從意氣風發的市長到沒有實際職務的高教廳巡視員這樣的變遷,也說明這個人缺點和優點同樣突出,不然也不至於落差這麼大,至於是什麼原因,一時之間,他身邊的人也不清楚,但不管怎麼樣,這個叫馬英華的幹部基本上屬於一個被遺忘的人。
“書記,這個情況我也剛剛瞭解,我認為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我們的工作註定就是要被人說三道四的,這對我們也是一種鞭策,促使我們把工作做好嗯,這件事就我來處理吧。”
陸政東和周書明通完電話,要說他心裡沒點小鬱悶,那也是不可能的,他千想萬想也沒想到居然有人把小腳女人放在他身上。
可是這樣的事情他能怎麼做?人家一個失意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