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0部分

驗》下冊,商務印書館,1984年版,第429頁。'

第五編 渡過難關(1941。1~1943。6)

第三十一章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與中國戰場的變化

第一節 歐洲、北非及太平洋戰場先後轉入反攻

一、蘇軍斯大林格勒保衛戰與蘇德戰爭的根本性轉折

斯大林格勒(今伏爾加格勒)位於伏爾加河下游、頓河大彎曲部以東約60公里處,是蘇聯歐洲部分東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水陸交通樞紐,也是重要的軍事工業基地和來自高加索的石油轉運站。

德軍在莫斯科會戰失敗後,被迫於1942年夏,在蘇德戰場上由全面進攻改為在南翼實施重點進攻,企圖攻佔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奪取石油資源,佔領富饒的伏爾加河下游地區,切斷蘇軍的戰略補給線,然後北取莫斯科,南出波斯灣。希特勒甚至妄想在消滅蘇軍主力後移師西線,對付英美,奪取中近東和印度,溝通德日在軍事上的直接聯絡,以爭取法西斯陣線的勝利。

1942年4月5日,希特勒下令集中主力向斯大林格勒方向突擊。5月德軍佔領刻赤、塞瓦斯托波爾和哈爾科夫。蘇軍接連失利,南翼形勢急劇惡化。7月中旬,德軍B 集團軍群前出到頓河大彎曲部,逼近斯大林格勒。德軍第6集團軍(保盧斯上將任司令)受領了攻佔斯大林格勒的任務。該集團軍共轄13個師,約27萬人,火炮和迫擊炮約3000門,坦克約500輛。由第4航空隊(作戰飛機近1200架)擔負支援任務。在會戰過程中,德軍又先後調坦克第4集團軍、第2集團軍、匈牙利第2集團軍、羅馬尼亞第3、第4集團軍和義大利第8集團軍,加強該方向上的兵力。

蘇軍最高統帥部為保衛斯大林格勒,於7月12日組建了斯大林格勒方面軍,由鐵木辛哥元帥任方面軍司令員(7月23日起由戈爾多夫中將擔任)。其任務是固守巴甫洛夫斯克至上庫爾莫亞爾斯卡亞長約530公里,縱深120公里的地帶。方面軍能與德軍對抗的,起初實際上只有第62、第63集團軍的12個師,約16萬人,2200門火炮和迫擊炮,以及近400輛坦克。空軍第8集團軍僅有飛機454架。此外,遠端航空兵有150至200架轟炸機,及防空航空兵第102師的60架殲擊機支援戰鬥。方面軍的基本兵力集中在頓河大彎曲部。蘇軍在當地人民群眾的支援下,在斯大林格勒遠接近地構築了2道防禦地帶,在近接近地構築於縱深60公里的4道防禦圍廓,即外層圍廓、中層圍廓、內層圍廓、市區圍廓。這些圍廓在會戰開始前未及構築完畢,但對城市防禦起了重要作用。先後參加會戰的部隊,除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外,還有東南方面軍、西南方面軍、頓河方面軍、沃羅涅日方面軍左翼部隊、伏爾加河區艦隊及斯大林格勒軍級防空地域。

斯大林格勒會戰,從1942年7月17日開始,至1943年2月2日結束,可分為兩個階段,即蘇軍防禦階段和蘇軍反攻階段。

蘇軍防禦階段從1942年7月17日到11月18日,蘇軍先後進行了兩次戰略性防禦戰役。

從7月17日到9月12日為第一次防禦戰役。在此期間,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和東南方面軍在城市遠接近地和近接近地大量消耗德軍突擊兵團,打破了德軍從行進間奪取斯大林格勒的計劃。蘇軍預先構築的防禦工事在阻止德軍進攻、減慢其前進速度上發揮了作用。

從9月13日開始到11月18日結束為第二次防禦戰役。其中包括東南方面軍在市區和城南實施的防禦交戰,以及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在城北實施的進攻行動。B。N。崔可夫中將指揮的蘇軍第62集團軍和M。C。舒米洛夫少將指揮的第64集團軍擔負保衛城市的任務。9月13日,德軍第6集團軍組成兩個突擊集團,分別從東方的亞歷山大羅夫卡地域和從東北方向的薩多瓦亞車站地域實施進攻。蘇軍進行英勇抵抗,市區戰鬥極為激烈。德軍13日攻入市區,14日攻佔市中心的馬馬耶夫崗。在這緊急時刻,蘇軍近衛第13師於9月16日夜渡過伏爾加河,增援保衛城市的戰鬥,並於當日奪回了馬馬耶夫崗。雙方展開激烈的巷戰,逐街逐屋反覆爭奪,對火車站的爭奪,反覆達13次之多,損失很大,德軍始終未能佔領整個城市。蘇軍在防禦交戰中,大量消耗了德軍的力量,不僅守住了斯大林格勒,在高加索山脈山前地帶擋住了進攻的敵軍,而且透過頑強的防禦作戰爭取了時間,集結了預備隊,為轉入戰略反攻創造了條件。

蘇軍反攻階段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