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認為這是滲漏進的地下水浮力作用,將棺漂起所致。但其它五具為何不動?而且乾隆的梓棺四角有重石固定,如果是地下水的浮力作用,當有很大的波浪才成,而滲進來的水顯然不存在這個條件。乾隆棺槨頂門一事,至今專家未能拿出令人信服的考古結論,成了有趣的謎題。

自來石是明清帝王陵常用的封門方式,還有的利用“槓桿原理”進行頂門反盜設計,秦漢時期常用。擺放在門後的石條會自動翹起來,將門頂住,外面怎麼也推不開。要想順利開啟,就得想辦法將石條壓平。1968年,考古人員開啟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墓室門時,便發現了這種反盜設計。

反盜墓招七: “伏火”令人恐懼

馬王堆一號墓發現前“火”力暴露

正好《漢舊儀》裡所言,“將作營陵地,內方石,外沙演,戶交橫莫耶,設伏弩、伏火、弓矢與沙,蓋古制有其機也。”這段文字中透露出,古墓中的“伏火”是古人反盜墓設計的傳統手段之一。

這種古墓也有一個名詞,“火坑墓”,有些地方的盜墓者俗稱“火洞子”。

曾震驚世人的長沙馬王堆1號墓(“辛追墓”),就出現“伏火”。這座墓的發現頗有傳奇,該墓位於長沙市東郊長瀏公路北側,距市中心約4公里。據地方誌記載,此處為五代時期楚王馬殷家族的墓地,故名馬王堆。

1971年,由於當時的國際形勢需要,大陸各地紛紛開始以“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為內容的備戰運動。駐守旁邊的軍方醫院看到高達幾十米的馬王堆,決定將高堆挖空,建一座秘密的地下醫院。打孔探測中出現了異常,有一種冰涼的氣體從孔中噴出。作業人員想試試噴出的氣體壓力有多大,便往裡面灌水,但水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