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部分

使醒來,他們能逃生嗎?他們是在無知中死去好還是在清醒中死去好呢?雖然他們疑惑,但魯迅及其同代激進文人竭盡全力喚醒中國。他們以加速社會變化為己任,努力掃清舊殘骸,迫使國人向前看;他們出版諸如《新青年》和《新潮》等雜誌,撰寫諷刺舊傳統的戲劇和故事;其救國口號是“賽先生和德先生”——賽先生即科學,它代表理性,德先生即民主,他們認為中國需要民主來統一政府和人民從而使祖國強大;他們敬重協約國,因為他們希望協約國會遵照西方領導人在戰爭期間經常闡說的原則公正地對待中國。山東問題就是個檢驗。

地處北京南方,伸向北太平洋的山東半島地勢起伏,人口稠密,它對中國的重要性不亞於阿爾薩斯和洛林之於法國。維繫中國社會的傳統思想的創始人孔子就誕生於此(即使今天,在他誕生2600年之後,有的山東家庭依然聲稱是他的後人)。控制了山東就等於控制了北京的側腹,並威脅黃河流域以及連線中國南北的大運河。對西方人來說,山東這個名字與一種很受歡迎的絲綢(產于山東)同義,同時也激起人們的可怕回憶:以剷除西方人及西方影響為使命的義和拳的基地。

在霸佔租界的爭奪戰中,山東無疑是塊誘人的肥肉。其3000萬人口提供了巨大的市場和廉價勞力;而且煤炭及其他礦產豐富。當德國旅行者費迪南·馮·李希霍芬對德國皇帝和海軍說中國海岸——半島南部的膠州灣——擁有得天獨厚的天然海港時,他們都很感興趣。德國力圖成為世界強國,在當時那就意味著殖民地和基地。恰好,1897年,兩個德國傳教士在當地一場騷亂中被殺。德國皇帝說,“一個絕好的機會。”然後派海軍佔領了膠州灣。中國政府抗議無效並於1898年簽訂了99年租約,將膠州灣附近100平方英里的領土借給德國。德國還獲得修建鐵路、開礦以及駐軍以保護其利益的權利。

德國在這塊新領地的投資比在任何更大的非洲殖民地都要多。它鼓勵不願在山東投資的德國商人修建鐵路和開礦(都沒有收益)。海軍接管了膠州灣的新港口。眾所周知,青島擁有良好的港口設施,道路平整,供水、排水設施齊全,電話網路先進,還開辦了德國學校、醫院甚至德國釀酒廠(至今猶在)。一個外國遊人讚賞地稱青島為“東方的布賴頓(英國南部海岸避暑勝地——譯註)”。到1907年,它成為中國第七大重要港口,惟一的不足就是與德國最近的殖民地和德國本身相距千萬英里。

雖然德國皇帝透過恐嚇威脅在山東佔領租界,但1914年以前德國政府對付中國官方時依然顯示了機智的策略。它沒有堅持本國軍隊保衛鐵路和礦區,而允許中國軍隊負責;它放棄了修建其他鐵路的權利;它使青島成為中國海關體系的一部分而不是自由港口。結果到1914年,德國租界比1898年協議規定的要小得多,德中關係也因此相對友好。但戰爭爆發時,這一點對德國並沒有幫助。德國總督給柏林發電報稱,“很可能是與一個錯誤的交際花訂了婚”——這個電報對英國人來說不難破譯。日本進攻中國時,中國政府無力抵擋,德國也無能為力。其皇帝僅表同情:“願上帝與你們同在,在未來的戰爭中,我會惦記著你們的。”因此,德國在山東的租界、鐵路、港口以及礦區都轉交日本。

日本聲稱會把租界歸還中國,但中國人並不怎麼相信,因為在戰爭中日本竭盡全力確保奪取該租界。從一開始,佔領者就忙於修建新鐵路,從中國人手中接管電報及郵政業務,盤剝稅收及勞力。日本人對山東的控制遠遠多於德國。

日本還盡力透過法律等手段縛牢中國政府。它動用鉅款,類似於賄賂,誘使中國官員支援其目標。夾雜有軍國主義者和財政家的日本秘密民族主義團體擁有自己的目標,不過通常與政府目標不一致。他們向南方叛黨提供武器反對日本政府承認的北京政府。在滿洲里南部以及毗鄰蒙古東部的地區,日本軍方與反叛軍閥私通。後果是,日本對華政策看似迂迴曲折,實際上僅僅是令人困惑、前後不一。

繼任的日本政府試圖控制中國。1915年1月,在北京的日本大臣拜訪了中國總統。他談到兩國人民緊密友好的關係,並說,若外國勢力強行把他們分開將是巨大的恥辱。他補充說還有一些需要解決的麻煩問題,然後向總統提出了21條要求。如果中國拒絕,他暗示,日本將採取“強硬手段”。其中一些要求僅僅確認了批准日本目前的在華活動,另一些則要求中國政府提前同意日本和德國對德國租界的任何處理方案。更糟糕的是,還有一些條款實際上是把中國變成日本的保護國(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