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月笙”玩起“拋頂宮”
古人云:“忍一時之氣,方可成就大業。”始闖上海灘的杜月笙,就非常明白這一點,他隱忍不發,歷練眼界,為尋靠山,加入青幫,從來沒有甘心在陰溝裡混,無時不在捕捉飛黃騰達的機會。
當時,上海租界“開埠”已逾半個世紀。十六鋪的小東門,是法租界與中國地界的交接區,從外洋與內地運來的洋貨、海貨、山貨多在這兒集散,洋行、商行、貨棧、大小店鋪鱗次櫛比,這是當時上海最繁榮的地方陸交會,格外繁盛:沿江有太佔、怡和、招商、寧紹等中外輪船公司的碼頭,貨物上下,客旅往還,店鋪鱗次櫛比,攤販滿地叫賣。土行、賭檯、花煙間、燕子窩所在都有;官洋商販、勞工苦力、妓女騙子、魚龍混雜。整個十六鋪一帶,麋集派生著各種各樣的地痞、無賴,是罪惡的淵藪。每天在這兒出入過往的有官,有商,有工人苦力,有成批的白相人。
於是,另有一些行業也就應運而生。只要你拐進一條弄堂,便可以看到小賭場、大煙館、公開的或半開門的妓院,也有抽大煙與嫖妓女結合起來的“煙花院”。像老鼠、蒼蠅、蚊子、蟑螂出沒於垃圾堆一樣,這兒成了官、商、流氓地痞以及一群社會渣滓麋集的地方。
這一年,杜月笙14歲,身上穿著粗布褲褂,背上揹著一個小包袱——裡面是幾件換洗衣服和極少的錢,他準備闖蕩上海灘,去做一番事業。到上海之後,他只在水果店裡做學徒,先穩定自己。
學徒沒有薪水,只供吃住,一個月發一兩塊剃頭洗澡的錢。店裡自老闆以下,有店員,兜生意的跑街,以及其他比杜月笙資深的“師兄”。
杜月笙初來乍到,又是鄉下人,年紀小,識字不多,一切外行,百事不懂,難免要吃苦受氣。他到寶大水果行的頭三個月,生意上的事情,連一點邊都沾不著。他的主要工作,是服侍師兄、店員、跑街,被他們支來支去,做這做那。慢慢的,他才巴結上老闆、老闆娘,成了老闆的小廝,老闆娘做家務的得力幫手。倒夜壺,涮馬桶,什麼苦差使都落在他身上。
開始那段時期,為了求生存,圖發展,他倒也真正盡心盡任,終於派他上街跑腿。跑腿之初,做的全是粗活,譬如背扛肩挑,送貨提貨,工作毫無意義。不過,這總比倒夜壺強,所以,他心裡還是高興。
但是,來到大街和馬路上不久,他便發覺這十里洋場、花花世界,真可謂是光怪陸離,無奇不有。
當時的上海,五方雜處,各路英雄好漢雲集,來此的中外人士,都認為這裡是冒險家的樂園。賭徒、騙子、盜賊、扒手、都把大上海當作他們大顯身手、一展鴻圖的理想之地。他們軟騙硬搶,揩油調包,巧取豪奪,令人防不勝防。
這期間,杜月笙也上過幾次當,吃過幾次虧,回到店裡,被師兄斥罵,老闆責打。如此幾次這般過後,杜月笙開始醒悟,要想在上海灘上混,處在牛鬼蛇神、三山五嶽的人物之中,結交朋友,應該是當務之急。
然而,要想在那種光怪陸離、詭譎欺詐的複雜環境中交朋友,憑杜月笙一個十四五歲的鄉下小夥什,既沒有請客置酒的本錢,又缺乏實力派人物做靠山,談何容易?
因此,杜月笙在學做生意時,開始四處留心起來,遇到成群結夥的人,他總是喜歡湊上去。但是,別人看不上他這個新來乍到的浦東鄉下人。
杜月笙從浦東過來,就在這十六鋪落腳。他先在“寶大”水果行學生意,因為愛賭博的老毛病不改,半年後,被“停”了生意。他倒也不在意。
寶大水果行的賬房黃文祥看他可憐,就揹著老闆把較次的水果批給他,杜月笙腦子很靈,他知道單是這樣的水果不會賣出好價錢,他又和協興街錢莊會館一帶的流氓白相人杭州阿發等結夥,時常在十六鋪一帶徘徊,看一有水果船開來,就潛登上去,半偷半搶拿了一些水果,一起在大街和茶樓、煙館、賭場叫賣。
三年的賣水果生涯,杜月笙得到了兩個外號,一個是“水果月笙”,一個是“萊陽梨”。
“水果月笙”是因為他有一樁獨特的本領——削水果。他往往站在別人背後,看人家搓麻將或推牌九,嘴裡和別人談笑的時候,飛快地動著手指,一眨眼功夫,均勻地削下一圈圈果皮,粗細深淺如一,一刀到尾不斷不折。
“萊陽梨”是因為他賣水果也很特別,一隻爛梨子,經他巧手一削,爛疤一剜,用雪亮的小刀在梨屁股下一戳,直送到對方的鼻子底下,喊:“哎,甜脆噴香的萊陽梨,價錢便宜,嘗一個!”不管對方要不要,他是把梨子硬塞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