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主要社會經濟特徵都可以在歐洲西北部、大不列顛或者英國找到。甚至輪換上崗進行批次生產的典型“美國式制度”,也曾經在法國政府以前的軍火生產中部分地推行過,伍德工場(WoodMills)的泰勒式批次生產車間在英國漢普郡(Hampshire)的伊欽(Itchen)也有過,布魯內爾(Brunel)發明的機器也曾在樸次茅斯的英國皇家海軍軍艦修造廠使用過。這些都可以挨個地一一對照加以說明。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在17世紀40年代和獨立戰爭期間,進口替代工業迅速發展起來,並奠定了美國經濟生活的潛在結構,北美殖民地的發展超出了歐洲宗主國對它的安排,走上與歐洲自身發展更加相似的道路。
殖民地及其早期共和政體與英國的貿易制度緊緊地聯絡在一起。它們是大不列顛王國廣闊的、遙遠的和試驗性的附屬地,但不是月球上的一個殖民地。它們有著突出的能力,能夠超過其宗主國發源地,避免瞭如19世紀的拉美殖民地那樣的第三世界的命運。殖民者把英國和歐洲的生產方式帶到了美洲荒野,其聯結路徑完全有跡可尋。北美髮展的潛力,來源於歐洲西北部特別是英國社會中那種不平衡的、分散化和蓬勃旺盛的特性,來源於這個社會中發生的形形色色的充滿活力的移###動。
因此,北美殖民地是從世界上最發達地區的發展最快的經濟承繼而來的。不同的歷史階段,殖民地有其各自的發源地。雖然英國政府對於帝國特有的各種經濟活動有著強烈的意願,儘管它毫不猶豫地把《航海法案》的觀點強加於殖民地,但是殖民地所受到的來自英國的束縛,比起其他任何一個宗主國對北美殖民地的束縛來說都要少。畢竟,英國本土政府自身透過對財產的徵收、壟斷的授權和強制性的貸款等措施,與專制主義和國家社會主義進行鬥爭,以獲得自由。
不僅如此,許多到北美的移民集團都是激進的人群,是對社會有各種不滿情緒的人。這些人雖然帶著所有看得見的工具,以及絕大多數英國人“看不見的行李”移民而來,但是他們無意帶來的卻被視為最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他們敢於摒棄古代傳統中對於個人的各種束縛。他們所面臨的進行保留和揚棄的選擇環境,在英國或歐洲的歷史傳統中很容易受到忽視。歐洲人(主要是英國人)的品味、技術和制度,在放棄了一些傳統的束縛後,並在一個資源豐富的環境下,孕育了一個廣袤的、更為繁榮的以及與大西洋歐洲更加平起平坐的國家。
美國獨立戰爭、憲法與新國家的形成(1)
卡西·馬特森
第1節 美國獨立戰爭
儘管美國的經濟只是在獨立戰爭與憲政時期後才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但是甚至早在18世紀50年代,許多殖民者就對美國在國際和國內方面的發展表示出很高的期望。他們的這種高期望值大部分源於在殖民地時代末期經濟變革的步伐不斷加快,以及物質方面顯著改進的跡象。雖然農村人口占絕大多數,但是獨立戰爭時的這一代人卻經歷了橫跨大西洋的“消費者革命”,這場革命在大英帝國危機之前的影響波及了許多殖民地城市與沿海村莊。紡織品進口商積極的市場擴張行為,把殖民者與英國紡織品、針線雜貨、農業工具、玻璃製品、陶器以及其他製成品的來源聯絡起來了。到18世紀40年代,茶葉、咖啡、柑橘、食糖與糖果、鼻菸以及數量較少的外來食品等,已經在沿海城市非常普遍了。由於大英帝國成員的地位帶來了許多正面的利益,包括海軍的保護、英國公司提供的條件寬鬆的長期貸款、廉價的英國製成品,以及許多非常規的、具有更大市場競爭力且無須繳納關稅的出口商品,這使得殖民地區更加多樣化的消費成為可能。在中大西洋和切薩皮克地區,由於農業生產率得到了提高,以及南部殖民地大宗產品出口的增長,從而使“中等”殖民者的消費有可能得到擴大。
殖民地時代末期北美殖民地經濟的成功發展,反過來培養了殖民地人的一種民主共和思想,以此來表達他們對公共福利,以及能有效組織掌握自身經濟命運的民主政體的一種嚮往。1763年後,面對大英帝國政治關係的變化,殖民者的擔憂與挫折感達到了極點,他們嘴邊更多掛著的是其自身的成就與商業發展的潛力。在1765至1774年禁止進口運動的保護下,以及1774年簽訂的《大陸會議聯合協定》,使殖民地重新組織生產的嘗試獲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從而將政治自由與國際商務自主性聯絡起來;這些事件的發起人還向美國人許諾,暫時犧牲個人在公共福利方面的利益,會為未來經濟的繁榮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