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部分

邊的丈夫,他說:

〃我想,大概是她小時候挨轟炸挨怕了吧。〃

在讀王鼎鈞先生的〃山裡山外〃時,王先生也是這樣說的:

——一個在夜裡逃過難的人看見夜,總是想起逃難,總是覺得前前後後飄蕩著遊絲一樣的恐怖,不容易再領略夜景的美。

一個在少年的時候就陷身在這種漫天烽火裡的生命,怕終生是不可能忘記那些縱橫的烙印了吧。

讀王鼎鈞的〃山裡山外〃,就是在讀著一個靈魂在戰亂裡的烙印,讀著一顆心在烈火裡的鍛鍊。流淚是因為他的傷痛也是我們整個民族的傷痛,微笑是因為幸好他有著一個真誠的靈魂,幸好他有著一顆純金的心。

幸好在這樣殘酷的世界裡他仍然保有著一顆象金子一樣的心。

因此,在這樣悲苦流離的歲月中,〃山裡山外〃裡的那個少年仍然能夠用心用眼去體會周遭一切人物、事物與景物裡的〃美〃,使得這一本書除了有扉頁上所說的〃有力地呈現了大時代中一個'流亡學生'的感懷、理念、夢想和抱負〃之外,更等於在我們的眼前用一支無法替代的彩筆,為我們繪出了那萬里江山。

在〃山裡山外〃這一篇裡,一開始就是這樣寫的:〃我想翻越一座山。山以嚴峻的臉色對待我。它是萬古千秋生了根的閘門,阻擋兵馬,過濾遊子,保證林木鳥獸。行人如水,自古繞山而行。〃

忽聽得有銅鈴般的聲音喊:〃賣涼水!〃吃驚中看見一位白了頭髮扶著柺杖的老婆婆守著水罐和碗,牽著一個六、七歲的男孩。男孩模仿雄雞的姿勢叫了一聲:〃賣冰水!〃瓦罐和陶土燒成的碗都和老人的面板一樣粗糙易毀,水卻象孩子的聲音一樣清澈新鮮。

一句〃行人如水,自古繞山而行〃便說出了人與山之間自古以來的關係與規律。然而在抗戰的時候,所有的規律都被破壞了,少年必須要用一切的力量在山中跟隨著前行者踐踏出一條路來。

但是,就算在那樣荒涼的山路上也有生活,也有人家,也有祖有孫;小小六七歲的男孩用盡力氣來叫賣他那白了頭髮的婆婆所準備好的涼水,所以要鼓起胸膛伸長了脖子,象只雄雞一樣發出聲音來。

我反覆讀著最後那兩句:〃瓦罐和陶土燒成的碗都和老人的面板一樣粗糙易毀,水卻象孩子的聲音一樣清澈新鮮。〃那一座嚴峻的山,那一條荒涼的路,那祖孫二人和過路少年的一場相遇,那整個中國人都知道、都熟悉也都沒有忘記的故事,就都在一碗清水中清楚而又完整地出現了——老人雖老而易碎卻仍然堅持,那孩子雖小而軟弱卻有著天真的聲音和勇氣,少年雖然獨行在荒山之中卻有著不肯放棄的盼望;三個小小的人物說出了整個國家對這一場戰亂的態度,說出了中國人在怎樣的環境裡也能生存、也要生存。你說,這樣的筆,這樣的功力怎能不令人肅然起敬,屏息懾服呢?

這篇〃山裡山外〃中還有一段:〃——說到這裡,平靜的山裡忽然起了一陣風,只覺遠處的竹林起起伏伏,近處的樹木雨打海潮一般響,驚起多少大鳥小鳥從竹叢裡從林梢間衝出來盤旋飛翔。好象滿山都有聲音催我們趕路。就在這時候,眼前驀地一暗,升起一股襲人的陰氣,原來是山高太陽低,山峰遮住斜日,儘管遠處還明亮如鏡,暮色卻早一步到了山腰。虞歌說:'走吧,款晚先投宿。'我問今夜宿在哪裡,她伸手向前一指,遠處林梢掛著一匹灰白色的羅紗,我知道那是炊煙。〃

整段文字就是一整幅深深淺淺有風聲也有日影的畫面,深的地方不能再加一筆,淺的地方也不能再減一分。抗戰到今天作者提筆的時候中間已經有四十多年了,四十多年以前一個荒山中的夕暮刻在少年的心上,竟然可以刻得那樣深、那樣清晰又那樣動人。

我想,除了是因為〃當時年少〃和〃今日的功力〃之外,恐怕還是因為有著那一顆象金子一樣的心的緣故吧。

當然,如果只是讚歎作者寫景寫情的功力,這個世界上寫得好的人有那麼多,我們只需要靜默領受,含著感激的心去閱讀就可以了。

但是看〃山裡山外〃卻一直有著一種非要說出來不可的感動。和朋友交換讀後心得的時候也是這樣,搶著要說話,搶著要說自己最喜歡是那一段和那一段,還有那一段。

我喜歡作者寫他書中的那個號長:〃——中等身材,鼓著個圓圓的肚子,顯得很矮;眼球上總是纏著血絲,有人說這是因為他吹號把微血管吹漲了。這副模樣,穿上軍服也顯不出威武,更何況他的風紀扣多半敞開,他的皮帶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