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種把工人關在四面都被建築物圍起來的大雜院裡的辦法就更有害得多了。這裡空氣根本不能流動;只是在生火的時候,煙囪算是大雜院中悶人的空氣的唯一出口G。此外,這些大雜院裡的房屋大半都是兩排蓋在一起,兩排房子共用一堵後牆,這就足以使那裡不可能有任何良好的通風了。又因為街道警察對這些大雜院的情況漠不關心,同時房屋裡扔出來的一切東西都是扔在什麼地方就留在什麼地方,所以,在那裡看到髒東西以及一堆堆的煤灰和垃圾,也就用不著驚奇了。我曾?訪問過一些大雜院(在密勒街),這些大雜院至少要比大街低半英尺,沒有排水溝,下雨時積起來的水一點也流不出去!

後來出現了另一種建築形式,這種形式現在已普遍地採用了。

現在,工人小宅子幾乎再也不一所所地蓋了,總是一蓋就是幾十所,甚至幾百所;一個業主一下子就蓋它一整條或兩三條街。這些街道排列如下:第一排是比較高階的小宅子,很幸運,這些小宅子有一個後門和一個小院子,因而房租也最貴。這些小宅子的院子通向一條兩端都蓋有房子的弄堂(back?street),其中一端有一條?縫或有頂的過道通到這條弄堂裡去。大門開在弄堂裡的那些小宅子,房租最便宜,一般也照管得最壞。它們和第三排小宅子共用一堵後牆,第三排小宅子的門開在另一條街上,房租比第一排便宜,但比第二排貴。這樣,街道的佈置情況就約略如下圖:由於房屋和街道是這樣排列的,所以第一排小宅子的通風還相當不錯,第三排的通風至少也不比前一種建築形式中類似的小宅子差;但是中間一排的通風在任何情況下都和大雜院中的小宅子一樣壞,而弄堂也並不比大雜院更整潔些。業主們寧願要這種建築方式,因為它既節省地面,又使他們能透過第一排和第三排小宅子的較高租金來更順利地掠奪工資比較多的工人。

這三種小宅子建築形式不僅在全曼徹斯特,甚至在整個郎卡郡和約克郡都可以看到,它們往往是混雜在一起的,但大半都單獨存在,所以僅僅從這一特徵就可以看出城市各部分的相對年齡。

第三種形式,即有弄堂的那一種形式,在聖喬治路以東、奧爾丹路和大安柯茨街兩邊的廣大工人區裡佔有絕對的優勢,在曼徹斯特的其餘工人區和郊區也很常見。

在上面提到的那個叫做安柯茨的廣大區域裡,沿著兩條運河集中了曼徹斯特的大部分最大的工廠——六七層高的大建築物,這些建築物及其細長的煙囪聳立在低矮的工人小宅子的上空。所以這個區域的居民主要是工廠工人,而住在最壞的街上的則是手工織工。靠近市中心的一些街道是最老的,因而也是最壞的,但是這些街道都鋪砌過而且還有汙水溝;在這裡我是把那幾條同奧爾丹路和大安柯茨街靠近而又與之平行的街道算在裡面的。再向東北可以看到幾條新修建的街道;這裡的小宅子看起來漂亮而又清潔,新的門窗剛刷上油漆,室內也粉刷得乾乾淨淨;街上空氣比較流通,街道之間還沒有蓋房子的空地比較大,也比較多。但是所有這些都只是少數住宅的情況。此外,還應當補充一點,這就是幾乎每一幢小宅子都有住人的地下室;許多街道都沒有鋪砌,也沒有排水溝;而重要的是這個漂亮的外表僅僅是一種偽裝,這種偽裝過十年就什麼也不會留下了。?因是這些小宅子並不比街道建築得好一些。初看起來,所有這些小宅子都非常漂亮而堅固,外表結實的磚牆?過了人們的眼睛,如果?過新建的工人區而不看一看那些弄堂,也不仔細看一下房屋是如何建築的,那就會同意那些自由派廠主的說法:任何地方的工人也沒有英國這樣好的住宅。但是,只要走近細看一下,就會發現,這些小宅子的牆是薄到不能再薄了。

支援地下室、房屋底層和屋頂的重量的外牆,最多也不過一塊磚那麼厚,也就是每一行中,磚的長邊是緊靠在一起的(QQQQQ);但是,我也看見過不少同樣高的小宅子(其中有些在我看到時還正在建造),它們的外牆只有半塊磚那麼厚,因為磚不是橫排而是直排的,就是說,不是長邊靠在一起,而是短邊靠在一起(RRRR)。這樣做,一半是為了節省材料,一半是由於蓋房子的業主向來不是地基的所有者,按照英國的習慣他們把地基租上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或九十九年;期限一滿,地基和它上面的一切建築物都要毫無代價地歸還?主。所以租地的人總是精打細算使自己蓋的房子在土地租賃期滿時儘可能地變得不值錢;而由於這種小宅子常常是在滿期前二三十年才蓋起來的,這就容易瞭解,蓋房子的業主是不願意在這上面多花錢的。此外,這些業主多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