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29日致蕭子升的一封信中,毛澤東開列了應閱覽的經、史、子、集77種書目:
右經之類十三種,史之類十六種,子之類二十二種,集之類二十六種,合七十有七種。據現在眼光觀之,以為中國應讀之書止於此。苟有志於學問,此實為必讀而不可缺。
不難想見,毛澤東這77種書目,必定是綜合了前人和師友的各種意見,根據自己的經驗而嚴格篩選過的,足以代表他對“國學大要”的見解。可惜的是,此信已經殘缺,他所開列的書目沒有儲存下來。
其二,通其常識
毛澤東在致蕭子升的信中說:
顧吾人所最急者,國學常識也。
且主張:
今欲通國學,亦早通其常識耳。
如何才能儘快地獲得國學的常識呢?毛澤東說:
為之之法,如《呂刑》一篇出自《書》,吾讀此篇而及於《書》,乃加詳究焉出於《書》者若干篇,吾遂及於《書》全體矣。他經亦然。《伯夷列傳》一篇出於《史記》,吾讀此篇而及於《史記》,加詳究焉出於《史記》者若干篇,吾遂及於《史記》之全體矣。他史亦然。出於“子”者,自一“子”至他“子”。出於“集”者,自一“集”至他“集”。於是而國學常識羅於胸中矣。
他將這種辦法稱為“演繹法”……“察其曲以知其全者也,執其微以會其通者也。”又稱為“中心統轄法”……“守其中而得其大者也,施於內而遍於外者也。”
其三,潛心致志
為了鍛鍊自己在任何環境中都能專心致志地學習和思考的本領,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範學習時,有時隻身到學校後山的妙高峰上自習,叫做“靜中求學”。有時他又故意到人聲嘈雜、車水馬龍的長沙城門口去看書,叫做“鬧中求靜”,排除干擾,潛心讀書。
其四,三複四溫
毛澤東不僅在青年時期就熟讀《資治通鑑》、《史記》、《漢書》等史籍名著,到了老年仍不斷地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