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章 安徽阜陽掩龍堂劉氏

嘉靖奉命出沛疆 山左嶧邑立綱常 萬曆徒穎定乾坤 派衍彭城世綿昌 ~~~~ 潁 川 劉 氏 家 訓 宗之為言尊也,族之為言聚也,譜之為支明也,宗法立 則本支明,族正、族長立長則分誼篤。三代而下,若《顏氏 家訓》、溫公《家範》、紫陽《家禮》,其最著也;明興紹天 闡繹,爰布大誥,聖諭集《禮》、《孝慈錄》、劉基《傳家寶》 諸制,三令五申,於倫紀風化,蓋首重矣。邇來扶教者,請 立《孝經》、《忠經》、《道德經》於授序以課士。士生今日, 思漼磨於嘉言善行。明發有懷,當何如者;敦孝悌重人倫, 篤宗族昭雍睦,和鄉黨息爭訟,重家桑足衣食,尚節儉崇正 學,誹律法儆愚頑,明禮讓厚風俗,務本業明大志,訓子弟 禁非為,息誣告全善良,鏡美醜善其行,聯絡甲弭盜賊,解 仇忿重身命,皆以厚望;今穎邑為古郡汝南,古遵化地,比 歲兵荒,衣冠俎豆,越在草莽,江河不返,識者憂之。吾漢 高皇帝邦之胤也,自山左嶧邑徒穎,故家遺俗,猶存典型。 以餘所聞,鄉賢歐陽修、劉奉先、呂景蒙、謝紹、盧翰諸公, 風跡如昨。其胄子胤,克念厥緒,垂裕後昆。輯《家訓》例 條,則古昔尊事劉篤執周詳,其用心良以勤矣。夫同言而信, 信其所親,同令而行,行其所服。《易》曰:“威如之吉, 反身之謂也。”正家而天下定,餘於劉氏之作求者有厚望雲。 明天啟六年冬臘月二十日 邦公六十世裔孫漢達拜撰 ~~~~ 掩龍劉氏源流序 蓋悉古今有云,木有本,水有源,尋根問源,慎終追遠,為 族親後賢之責。族有枝,宗有杆,杆有根,根系於何邑?族親能 悉矣?吾掩龍劉氏族譜始修於光緒初年,由磐塢公稽考墓誌碑 銘、靈位撰文、訪族中長輩,遍及鄉鄰收族籍於一冊。然,基於 歷史條件因素,對祖前世系未得以稽考。今逢盛世,資訊、交通 便捷,乃尋訪蘇北豐縣金劉寨、山東棗莊侯孟、菏澤劉樓、滕州 莊裡,考稽祖上源流,譜均有載。隋末唐初,邦公二十七世孫邕 公參天序首修譜牒,自二十九世立字輩:“祖立洪範,敦諭後賢, 孝義謹記,福澤延傳”;唐中期三十二世祖群彥二修;傳至宋代 四十五世祖運太公三修,又訂立二十三字派文詩:“運繼昌期, 家修廷獻,安興基業,尊崇西漢,宗德萬懷,應水泗玉”;明代 五十一世祖廷立公四修;民國二十三年作檢公五修;高祖以致幹 公四子漢達字方卿、漢進、漢暹、漢道,六十代載之甚祥,且上 古世系井然有序,今均收入於冊,全族幸甚。稽考始祖西伯字幹, 乃邦公五十九世裔孫,系漢文帝桓公次子梁王武之支系,祖籍江 蘇豐縣金劉寨漢之故里,嘉靖間徒山東兗州府嶧縣東企彭鄉後孟 社繼承祖業,萬曆六年奉旨攜長子方卿遷穎,餘子留居山左棗、 嶧故里,二弟西安留守豐邑,三弟西山字坤、四弟西川字瀛隨遷。 逢佳季撰注集,連譜修整明源流,望衍傳勿無遺也。是為序。 二零一一年冬十月二十八日 邦公七十一世裔孫劉振撰 ~~~~ 劉氏族譜集註序 樹有千枝,乃出自一本。吾族乃陶唐堯帝之後裔,漢高帝邦 公之直系。堯之九子源明字資首封留邑,後因助禹徒梁州治沱江 之水有功,被虞舜受封於巴蜀梁州,故取地以己名曰資邑。資長 子劉式承嗣堯長子監明,遷徒河北劉地繁衍生息,故為吾劉姓之 始祖也。資次子襲封資邑曰資國,取姓資名永河,乃資姓得姓之 始祖也。故天台山又曰資山,沱江水又曰資水。吾族派衍漢裡, 支分魯南,兼阜穎之宗,生員數以萬計,為梁孝王劉武之後裔。 原譜各宗各執一冊,不知大宗之淵源。為聊報先哲之德,今昭穆 匯於一冊。承盛世,修祖陵,建陵園,復修家祠,昭示後人不忘 祖恩浩蕩。先人之大志,遇災荒戰亂而久經不衰,代出賢人,世 代繁盛,實乃後胤之典範。遠至三皇五帝,歷經五千年滄桑延衍, 孕育著東方華夏文明。時至今朝,吾劉氏族譜依然井然有序,譜 修工時之大,匆難思矣!承先哲之大志,八修統譜,稽考各支譜 集於一體一宗,祖上之源流一目瞭然。上古源流世系,歷時五年 之久校正,稽考《國語》、《左傳》、《漢書》、《史記》、《族譜?史冊》、《徐州府志》、《潁州府志》、《嶧縣誌》諸典籍,訪族中長者, 考墓誌碑銘,校誤求真,且附以正史文獻以便族人查閱校對,可見撰譜之慎也。今逢劉氏族譜注集告成之時,略撰文贊曰:“振公實為吾族之楷模,後胤賢才當承傳其志以繼之”。是為序! 山東棗莊後孟劉氏宗親會會長:文永 拜撰 西元 2012 年 2 月 2 日喜歡中華留氏總譜下卷()中華留氏總譜下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