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01部分

,大概十來座左右。這十座高等學塾,並不面向一般民眾,唯有得到舉薦的學子,才可入學,其中的佼佼者,參加考舉。”

諸內朝大臣驚訝地面面相覷。

他們忽然意識到,眼前這位陛下的決策,無疑是讓平民子弟求學的道路被大大拓寬。

若看得更長遠一些,這樣的舉措,也使得魏國擁有了穩定的人才晉升渠道,假以時日,將會有許許多多的人才湧現,成為魏國的棟樑之才。

此舉可真稱得上是萬世的根基啊!

魏興安四年的八月份,魏王趙潤頒佈詔令,宣佈在大梁、雒陽、雒城、新鄭、定陶、睢陽、商水、安陵、鄢陵等三十幾個國內大縣,開設國立初等學塾,面向整個魏國,不分貴賤,招收大概六歲到十二歲左右的幼齡稚童,無償教授學業,不分分文。

同時在這份詔令中,趙弘潤亦確定了包括《百家姓》在內的幾本有禮部編寫的書籍,作為這三十座初等學塾的啟蒙教材。

這份詔令一出,轟動全國。

國內的王族、貴族、世家對此冷眼旁觀,畢竟這個階層幾乎都有能力為子女聘請傳授學業的老師,根本用不著去這種國立學塾,他們頂多就是心中不快,不快於識文認字這種曾經被他們壟斷的東西,如今朝廷竟然面向那些泥腿子的子女。

但不滿歸不滿,這些人頂多只敢在私底下抱怨兩句,卻不敢真的提出異議,畢竟這一代的魏王,那可是傳聞中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堪稱魏國有史以來最狂狷霸道的君主。

更別說這位君主,還憑藉著天策府,牢牢攥著四十萬駐防軍、十萬禁衛軍,王權前所未有的穩固。

而相比較王族、貴族、世家,士族的態度就相對客觀地多,他們只是覺得,朝廷應該擇優而教,而不是像如今這種有教無類的方式。

不過相比較這兩種教育方式,士族當中的文人,他們討論更多的,還是這些國立學塾的教材選用問題,這個說儒家學術好,那個說法家學術好,結果仔細一看,好嘛,朝廷禮部自己編了幾本狗屁不通的玩意。

像那什麼《百家姓》,這根本就是將天下的姓氏收攏了一下,然後加幾個魏國以及天下有名的人士,這玩意也能叫做書?也能用做教化?

“簡直誤人子弟!”

不知有多少的老文人,在得知朝廷的詔令後,氣得頓足捶胸。

因為這件事,禮部飽受抨擊,尤其是禮部尚書、內朝首輔杜宥,在短短兩個月內,這位老臣收到許許多多曾經的同窗、友人託人送來的書信,有的在信中委婉地告誡他要謹慎選擇著書,不要誤人子弟;有的則乾脆在信中斥責、唾罵。

好在杜宥本身就是一位性格強硬的人,在加上某位君主在背後的挑唆,使得這位老臣也豁出去了,帶領禮部跟那些抨擊他們的人隔空對罵,總結下來就是一句話:你行你來,否則少嗶嗶。

還別說,雙方在罵了一通後,還真有不少在朝或在野的大賢被炸了出來,就已經早已告老的前吏部尚書賀枚,他就一邊痛罵杜宥這個曾經的同僚,一邊著實整理儒家經典,希望能用於那三十座國立學塾的教材,使儒家發揚光大。

而除了儒家門生外,似道家、墨家、陰陽家、名家、縱橫家、兵家等等,亦爭相湧到大梁,希望能借這次機會,使各自學派發揚光大。

甚至於,就連其他國家的文人,亦懷揣著自己的思想與書籍,慕名而來。

這使得魏國的文界,一下子變得熱鬧起來,熱鬧程度遠遠超過最初的考舉。

第174章:萬世之基(三)【二合一】

“陛下,尉氏縣的湯舍,攜成陵王的舉薦信,在宮門前求見陛下。”

在甘露殿內,大太監高和躬身啟稟道。

此時,趙弘潤正閒著沒事在書房內習字,聽聞此言,笑著說道:“好傢伙,連這條大魚都炸出來了。”

湯舍何許人也?

這麼說吧,朝廷前刑部尚書周焉,乃是前前任刑部尚書湯唯的門生,而湯舍,即是湯唯的弟弟,此人前後擔任過大理寺少卿、刑部左侍郎,後來因為身體狀況,不得已辭官養病,臨辭前推舉了前刑部尚書周焉,著實稱得上都是刑部遺老、法家的旗杆。

據說這位遺老今年已七十六歲,趙弘潤本以為早已故去,不曾想居然還活著好好的,而且還被杜宥那一番隔空對罵給炸了出來。

“杜卿這下麻煩大了。”

趙弘潤沒心沒肺地笑道。

因為論官場輩分,湯舍比杜宥還要高一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