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天下之富。
官位不高的小官吏們,因為生活優裕,直到自己的孫子都已經長大成人了,也不願圖謀升遷。有的人總是幹一種官職,時間太長了,甚至把官名改變成了自己的姓。人們只記得他的官名,反而忘了他的姓名。有些看倉庫的就從兒孫起改姓“倉”或者“庫”。
衣食足,知禮節,文景時期人人自愛,把犯法看成是一件嚴重的事情,互相之間勸勉多做好事,不願因為做壞事而受到朝廷的羞辱。每年官方處決的犯人只不過有幾十個人,天下一片太平景象,史稱“文景之治”。
也正是這個時候,法網太寬,浪費奢侈的風氣又興起來了。尤其是一些富人家更是揮霍無度。官員們也競相展示豪華,他們住的宅子,穿的衣服,坐的車子,簡直跟皇帝不相上下,這種僭越也沒有得到限制。
漢武帝面對的就是他的先輩們給他留下來的豐富遺產。他總覺得國庫裡的錢多得花不完,糧食多得吃不完,而前幾代人卻又省吃儉用,清靜無為,真是不可理解。同時他也對先輩們給他留下這麼一大筆豐富的遺產而感到慶幸不已。
初登帝位的漢武帝是個熱血少年,他有活力,有抱負,他想在先帝們為自己搭好的歷史舞臺上,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他要用這筆豐富的遺產,幹出一番大事業來,好在青史上留下英名。
陰影中的少年皇帝
儒生們的喜與悲(1)
初登皇位時,漢武帝只有十六歲,儘管他自幼聰穎乖巧,但對於統治臣民卻是毫無經驗。當時朝中許多軍國大事都是由他母親王太后和舅舅武安侯田汀�鮒鰲R蚨�跆�蠛吞鑀‘是那時政權的實際主持者。而從最根本處控制這個新皇帝的還是漢武帝的老祖母竇太皇太后。
由於漢武帝的教師衛綰和王臧都是儒家學派,因此,漢武帝對儒學有一種偏愛,所以他即位之後,就著手組織了以儒者為宮廷和軍政輔弼的高階領導層。他任用的丞相是教授自己儒學的衛綰,而且他所重用的武安侯田汀�滄ê萌迨酢L鑀‘志趣廣泛,慾望很多,是個進取型的人物,這與漢武帝的性格極其相像。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的六月,衛綰被免去丞相一職,回家養老去了。竇太皇太后的侄兒竇嬰又復出,擔任丞相。田汀�環饢�鞴莧���擁奶�荊�晌��緄牡諞緩湃宋鎩�
竇嬰和田汀�倉�酪�憂咳寮胰宋鐫誄�⒐僭敝械謀壤��謔牆吡ο蠔何淶弁萍鋈寮胰宋鎩:何淶鄱雜誥司頌鑀‘的要求總是有求必應。《詩經》方面的專家申公的學生趙綰被拜為御史大夫。漢武帝的另外一個老師王臧,這時也經竇嬰和田汀�耐萍觶�H瘟死芍辛鉅恢埃�莆樟斯�⒅械氖滓�拔瘛�
受儒學教育的漢武帝掌握了政權,儒家人物相繼擔任重要職務,整個漢帝國從中央到地方出現了尊儒的趨勢。全國各地的儒家學者欣喜若狂,他們一開始就從中感受到自身地位上升的趨勢,因而大受鼓舞,各地儒生都活躍起來。
武帝上臺伊始,在長安策問治國之道。董仲舒的對策最受漢武帝的推崇。與董仲舒同來的一百多位賢良文學,有儒家,也有法家、縱橫家以及其他學派。這些人有些是以品德見優的稱為賢良,別的是以文辭見長的稱為文學。他們都不願意放棄在這個新主子剛上任時好好表現的機會,都希望本門學派的思想,成為漢武帝治國的依據。
漢武帝在未央宮宣室招見這一次對策的第一名董仲舒。漢武帝問董仲舒:“朕有些問題百思不得其解,想煩先生解釋。從前三王五帝的時候,天下太平,到後來王道衰微,國家滅亡,這是不是天命如此呢?朕想取法上古,向堯舜看齊,不知道這樣做有沒有用?夏商周三代受天命而興起,它們的祥兆又是什麼呢?世界上的災異變化為什麼會出現?人的年歲有壽夭,天性有好壞,究竟是什麼道理呢?還有,朕現在希望淳樸的風氣在社會上暢流,法令能執行下去,刑罰減輕,奸佞改過。朕也希望百姓和樂,政治清明。如何修治整飭,從而達到雨露滋潤,百穀豐登,享受天的保佑和鬼神的陰騭,洋溢著的德澤足以施及四海群生,但不知道怎樣才能實現?”
董仲舒對年輕的漢武帝能提出這麼多深刻的社會問題也是大感驚訝。好在他多年講學研究,早巳形成了一套儒家治國的理論。而且這種問題又是他的擅長。董仲舒一一對答漢武帝提出的問題。
董仲舒說:“陛下問到天命和情性,愚臣不易回答,但臣根據《春秋》的記載,看到天人相應的情況,確實使人敬畏。”
漢武帝一聽,其中道理很是奧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