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種種,不像是長孫無忌平常的為人。在我的印象之中,長孫無忌就與敢於抗顏直諫的魏徵剛好相反,不管皇帝做什麼,他都鼎力支援並讚揚稱頌。他的這個特點,一直為人所詬病。可現如今他一反常態與皇帝逆道而行,當真詭異。”
“這不詭異,慕白。”李道宗說道,“魏王是嫡子,晉王也是嫌子,同是長孫無忌的親外甥,手心手背都是肉,他奈何支援晉王?這樣的問題,皇帝肯定會去問長孫無忌,而長孫無忌也定然有自己充足的有說服力的理由。否則,皇帝為何還一直安心的臥病在床不理朝政?不就是想用一段時間來考驗考驗長孫無忌的選擇是否正確麼?”
“言之有理。”李勣道,“其實立儲,說到底是皇帝家事。家事一本帳,其中的彎彎繞繞不是我們這些外人所能想得清猜得透的。按皇帝個人的意願,魏王當然是最合適的人選。可是事不遂人願,就算他是皇帝,也不能什麼都說了算。選擇儲君,所謂的血統嫡庶其實只是一件外衣。真正起到決定性作用的,是看有誰站在這個皇子的背後——現在好了,長孫無忌立場堅定的站在李治的背後,連皇帝都不得不正眼以看。因為長孫無忌不僅僅是一個國舅,司徒,宰相,更是代表一個集團一股勢力,當今朝堂之上最大的一股勢力,足以扭轉整個王朝歷史的勢力!”
“一針見血!”李道宗撫掌而贊,說道,“我就說吧,茂公平常雖然言語不多,但智府深沉真知灼見,如今能說出這樣的大實話,也足以見得你對我二人已是剖肝瀝膽。”
“應該的。”李勣拱了拱手微然一笑,說道,“同乘一條船,自當齊心協力。”
秦慕白點點以示贊可。李勣這話說得沒錯。常言道道不同不相為謀,不是一家人不說一家話。如今,一條神秘的紐帶,已經將代表軍方勢力的李道宗、李勣與秦慕白綁在了一起。而以長孫無忌為首的文官集團,則是牢牢抱作一團。
文武分野,從東宮事發之日起,已是漸露行藏。如今在蘭州一事上,則是分野清晰了。有些話秦慕白與李道宗、李勣都沒有挑明,那就是,除了公心,在這種事情上大家都有私心。
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長孫無忌,不願蘭州開戰,除了出於國事朝廷的考慮,也有私利的考慮。其一,大唐尚武重視軍功,出將入相這樣的事情是常事。戰功卓著的將軍在外掛帥歸朝封相,李靖、李勣這些人都幹過,司空見慣。
如今,李靖隱退,李勣在外,朝堂之上的軍方代表,罕有人跡。能與長孫無忌相抗衡的,更是寡少。東宮倒臺晉王登場之後,長孫無忌火急火燎的開始清除異己培植黨羽,軍界中生代將領中的翹楚、吏部尚書侯君集瞬間被清洗,便是長孫無忌為了削弱軍方在朝堂上的勢力的一記大手筆。
在這樣的前提之下,長孫無忌怎麼可能允許蘭州開戰,兵權、財富與軍功外放,再為自己豎立勁敵?
而這個潛在的勁敵,就是秦慕白。
精明如長孫無忌,當然知道秦慕白的立場肯定不會與他一致,也不會甘居他之後,站在長孫無忌的陣營裡充任一個旗手為他搖旗吶喊。再者,更深層更根淵的矛盾與分野,是長孫無忌矢志替李世民選擇一個守成之君,能夠將貞觀大唐的盛景延續下去不出大亂子,他長孫無忌就足以功秉千秋了;而秦慕白,則是想要一名雄心勃勃的開拓之君,將大唐的國威繼續發揚光大。
立場的分野,決定了秦慕白與長孫無忌,註定南轅比轍不可能站在同一陣營。
而在這時候,職權在手的長孫無忌最先下手了。拉攏秦家的兩位嫡長子秦通與秦斌,是他的第一步棋;凍結蘭州制止戰爭,是第二步旗。這第三步旗,就不知他該如何來下了。
秦慕白很清醒的知道,以今時今日自己的實力與能耐,絕對不是長孫無忌的對手。他需要得力的幫手,需要一飛沖天的機會。
而眼前的李道宗與李勣,則是與他同一陣營裡的戰友。李道宗坐鎮幽州防禦北狄與高句麗,李勣是漠北雄獅大唐的移動長城,二人都是獨擋一面立鼎江山的軍界巨梟。
他們當然希望蘭州能夠開戰,一來是出於軍人的報負與理想,二來,如果蘭州被凍結,那麼兔死狐悲,還有多久就要輪到長孫無忌對他們卸磨殺驢呢?
在利益上,三人是絕對統一的!
“我們不能忽略了一個人物。”李道宗突然說道。
“誰?”
“褚遂良!”李道宗說道,“你們不覺得,此人的突然倔起十分詭異麼?原本,他只是皇帝陛下的一個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