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 後來,我考慮了很久,是什麼促使了斯大林向德國人提出這種交易。他是否認為,1942年夏天的局面是災難性的,因此足以證明如此冒險的一步是有用的。或者他自己已經接近於驚慌失措?那時我經常見到他。他經常看起來是信心十足、非常平靜。但是,他也非常善於控制自己…… 在德軍佔領了蘇聯大片領土的條件下,這些建議又有多麼現實呢?斯大林的誘餌能否讓希特勒上鉤呢? 1941年6月21日,在納粹入侵的前一天,斯大林試圖阻止希特勒,許諾“研究德國可能提出的要求”,也就是讓希特勒明白,自己願意讓步,但元首卻沒有做任何反應。6月22日前夜,當我跟傑卡諾佐夫到達官邸時,裡賓特洛甫甚至拒絕接受來自莫斯科的信函。那麼希特勒現在有必要與克里姆林宮談判嗎?斯大林是否有些輕信? 我認為不是的。斯大林從早年起便表現為一個現實的政治家。他顯然是從下列情況出發的:希特勒必須明白,他與英國還將有一場大戰,而主要的,則是美國,其時正在展開龐大的軍力。為了準備好與美國作戰,非常重要的,是儘早打垮並佔領英國,這樣,美國人便不能在那裡建立基地,用於在法國北部登陸。但是,要想處理英國的事,希特勒必須將大部分部隊從東方抽調回來,在此之前,要麼徹底打敗蘇聯,要麼,如果戰事拖延下去的話,與克里姆林宮達成某種交易。而斯大林正是向他提出這個交易……什努列特使答應立即向希特勒彙報斯德哥爾摩會談的實質內容。但柏林一直在沉默。當時,德軍向東部的推進慢了下來。很快,在斯大林格勒城下,鮑盧斯元帥的希特勒第七軍大敗。此後,德軍一直在向後撤退,雖然往往經過激戰。 斯大林的這個1942方案徹底失去了意義……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上帝會保佑你們”(1)
斯大林知道,自己無法改變英美的決定,所以換了幅面孔,與丘吉爾玩起了“友誼”遊戲。 但丘吉爾的訪問,給兩人的關係之中留下了很深的不信任的氣氛。 斯大林談笑間提到強制集體化期間被鎮壓的農民人數高達千萬。 丘吉爾講述的英美軍隊1942年在北非登陸的計劃稍微緩和了氣氛。斯大林甚至認為這次戰役有某些積極意義。可是,在克里姆林宮的圈子裡,拒絕在法國登陸所引起的苦痛,直到丘吉爾訪問結束前夕,都佔了上風。甚至在斯大林為了慶祝客人來訪在克里姆林宮葉卡捷琳娜廳舉行的宴會結束之後,這種氣氛依然沒有改變。丘吉爾聲稱疲勞,沒有出席傳統的晚宴之後的電影晚會,在克里姆林宮內部被看作是盟國之間關係不睦的標誌。也許,正是這一點促使斯大林來了個急轉彎。他明白,已經無法改變任何東西,無法迫使英美履行有關第二戰場的承諾,並且關係的繼續緊張只會帶來不利後果。尤其不能不考慮的是,盟國之間關係失和的訊息可能會透露出去,會被戈培爾的宣傳所利用。斯大林決定,既然已經無可作為,那就必須和解,只能在全世介面前展示三大國的一致,表明他們願意合作行動反對共同的敵人。何況在北非的登陸,如果最終會發生的話,不可能不使德國人的局面變得困難,也許,會迫使他們從蘇聯前線抽調部分軍隊。總而言之,繼續與丘吉爾爭吵,已經沒有意義。用這種辦法改變不了事態。 8月15日,丘吉爾飛離莫斯科之前兩位領導人的最後一次會談,真可以說是親切友好。斯大林殷勤好客,周到仔細,一開始使丘吉爾驚訝萬分。但是,很快他也加入與克里姆林宮主人玩“友誼”的遊戲。他們談了很多,斯大林再次強調了盟軍在北非登陸的重要意義,這樣使人明白,他容忍了不可避免的事物,並且用這樣一句話做結束: “上帝會保佑你們。” “上帝當然在我們這一邊。”丘吉爾表示同意。 “那麼魔鬼當然在我這邊,我們協力戰勝敵人。”斯大林接著話題,暗示著丘吉爾從前曾經聲稱過的,他願意與魔鬼結盟,如果魔鬼將對德作戰的話。 然後,丘吉爾提醒到,他曾經透過克利普斯大使就德國準備入侵俄國向莫斯科示警。斯大林對此沒有任何反應,只是說,他一直在提防侵略,但以為可以將其拖到1942年春天。他可不會承認,他曾經在維辛斯基與克利普斯的談話記錄上親筆寫道:“英國人的又一次挑撥離間”。 談到戰前時期,丘吉爾表示同意,1939年在莫斯科進行談判的英法代表團沒有充分的代表性,並且沒有簽署重要協約的足夠授權。斯大林大致談到了莫洛托夫的柏林之行,與裡賓特洛甫和希特勒的談判,以及,有一次在跟德國外交部長談判期間,帝國首都響起了空襲警報。 “你們為何要轟炸我的維亞切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