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來,有戲弄木蘭之意。喪吾見了,吃驚道:“這個怪物,自討天誅。我若不治,等待誰來。”到了次日,呼木蘭出來,叫聲:“孫兒!你有個仇星到了。我有寶劍一口,你可帶在身旁,晝夜不離,自然無事。”木蘭拜謝起問曰:“公祖既洞明心性,觀照本來,佛家三皈之意,並六字真言,究竟是如何解說,祈公祖說明,以示未悟。”喪吾曰:“汝善思維,善解問,汝向西方拜我佛祖,我才說與你聽。”木蘭即向西方叩首。喪吾又曰:“汝再向東方拜了大成至聖,我方敢儒釋交談。”木蘭又向東方叩首,喪吾也向東西而拜,然後坐定,叫聲:“木蘭孫兒,仔細聽著:南字喻心而言,無字喻空寂之意。心中空寂,自見真性,故曰南無佛。是佛弟子第一皈依也。真什既見,愈加精進,絲毫不許散亂,散亂則心逐妄念,真性滅矣。絲毫不許昏沉,昏沉則月為雲封,無覺無照矣。蓋心不散亂,則輪迴可免;心不昏沉,則地獄可除。故曰南無法,是佛弟子第三皈依也。此乃由戒而定,性從命立,由定而慧,命從性生。本來面目,立獻於前,是為真我,乃億萬金剛不壞之元神也。故曰南無僧,是佛弟子第二皈依也。既明南無之法,又當識阿彌陀佛四字。阿字是說人心惟危,彌字是說道心惟微,陀字是說惟精惟一,佛字是說允執厥中。故云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斯時至性湛如,即南無法也。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即性道流行,阿彌陀佛也。故俚俗之人,見善人得福報,惡人得禍報,即曰阿彌陀佛也。非發皆中節之意乎?汝乃精靈降世,當學上等女子,勿作中流之輩。上等女子,不呼異姓為父母,不受男子之羞辱,不開腸破肚,汙穢天地,卻能參太極於心中,結聖胎於圭內。為頂天立地之奇人。儘性了命之達士。這三教同源,再無他說。”木蘭再拜而謝,復又跪下問道:“公祖先說明心見性,性中立命,如何又說盡性了命?”喪吾答曰:“汝善思維,善解識。仁、義、禮、智,性中之理;孝、弟、忠、信,性中之德。守其天理,修其天德,便是儘性工夫。性者,天命。儘性,正是了命。是盡了我分內當為之事,故又曰盡情,以求無愧於天,無作於人也。”木蘭又再拜。又過了數日,喪吾自回大悟去了。
木蘭佩服喪吾教訓,仍然織機,不廢女工。卻忙中偷閒,服煉心勝。一日,臨窗織布,見日色沉西,入閨中靜坐。一時間,窗外月明,木蘭取書觀看。到了三更時候,侍女掌燈,催木蘭歇息,木蘭也覺身體睏倦,睡了片時,忽然寶劍嘖嘖作聲,木蘭即將寶劍拿在手中。未及片刻,一陣寒氣襲人,毛骨竦然。木蘭即將寶劍向床前亂砍,只聽得“哎喲”連聲,遠遠而去。次日天明,木蘭起來,果然床前鮮血淋漓,有一隻狐腿在地。木蘭秘密收藏,不必細表。
再說這個白狐精,在木蘭山修了千年道行。曉得木蘭女乃是山靈降世。又見天癸已全,意欲採陽補陰,以全自己精氣。有喪吾在此,就不敢妄作。見喪吾去了,敢突入街中,以妖氣壓木蘭,竟被木蘭一劍削去一隻前腿,逃回木蘭山仙人洞,求師傅胡秉池發丹救治。後來在北番,自稱獨手大仙,與木蘭作敵。此是後話,不表。
再說尉遲恭回至西寺,即表奏朱天錫除授長沙知府,楊琰為梧崗知州,俱帶妻子上任去了。秦氏在路病故,果如黃氏之言。欲知後事如何,下文分解第十二回 香元參禪難喪吾 太宗降詔討突厥
卻說尉遲恭在西陵城右,監修西寺,二年工成。尉遲即差人去請八位賢士,齊到寺中盤桓。擇了吉日,請喪吾升座說法。本寺住持香元和尚,上前說道:“小僧自幼在本寺出家。清規戒律並無過犯,紫書丹經、佛典道卷,無不明白。今皇太后洪恩,公爺修造,與佛有光,與僧有緣。待小僧升座說法講經,果有不明之處。然後讓與喪吾不遲。”尉遲恭道:“知不如好,好不如樂,恐爾道行不及喪吾。我明日出一偈言,爾等依韻而和,看是誰高誰下,就不要爭論。”香元不敢再爭,退入禪堂,翻看經書,一夜不睡。到了次日,尉遲恭坐在客堂,請八位賢士並本寺住持,齊來敘說。相見禮畢,依次而坐。尉遲恭道:“我有偈言一首,求喪吾、醉月、慧參、香元四位大師,依韻而和,明日升座說法,以此為試。”眾賢士齊聲道:“請公爺佳作一觀。”尉遲即寫出道:心如朗月連天淨,性似寒潭止水同。
十二時中常覺照,休教昧了主人翁。
香元和尚即和雲:
春來花發上林紅,草色青青天地同。
風月有情誰作主,危樓高坐老家翁。
喪吾對尉遲恭道:“今看香元大師佳作,佛經道典,包括殆盡,我等萬不能及,貧僧不敢再贊一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