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當著其他人的面,從小手提包裡拿出了一些瑪麗給她的回信,怒氣衝衝地指責瑪麗沒有誠意,然後就當眾撕毀了瑪麗的來信,扔得滿地都是紙屑。於是,梅爾維爾一面在伊麗莎白的宮廷裡繼續周旋著,一面悄悄給自己的主子寫報告:“……臣以為英國女王是一位虛偽的、不願以誠待人的人……”
實際上瑪麗也不像以前那樣順從了,瑪麗曾經滿心希望地等待著與表姐伊麗莎白的會晤。而當英國方面決定推遲這次會晤以便全力以赴對法國作戰時,瑪麗甚至流出了失望的眼淚。在戰爭期間,瑪麗既同情那個看來和藹可親的表親伊麗莎白,也關心她在法國的三位舅父,為此她恪守中立,不偏不倚。實際上瑪麗在為自己的命運悲嘆,因為無論哪一方勝利,都會給她帶來痛苦,所以她拒絕背離她的中立態度而去和法國結盟。然而戰爭的結果是兩敗俱傷,瑪麗在為三位舅父的死而傷心的同時,漸漸贊同了吉斯家族的觀點,他們認為英格蘭專會趁火打劫,是不值得信任的。
瑪麗變得老練了許多,同時她在蘇格蘭的地位也比以前鞏固了許多,於是她決定要奉行自己的政策。瑪麗開始對伊麗莎白居高臨下的口氣十分反感,更對伊麗莎白硬要充當自己的監護人而不滿,儘管伊麗莎白口口聲聲地一再說過要把她這位蘇格蘭表妹的幸福放在心上,還表示要給她找一位十全十美的新郎!
瑪麗的婚姻不僅受到了伊麗莎白的干預,也受到了約翰·諾克斯為首的蘇格蘭新教勢力的影響。諾克斯是一位視宗教於國家利益之上的狂熱新教牧師,他一直不把信仰天主教的女王放在眼裡。而且,更有甚者,他竟在一次佈道中大談瑪麗女王的婚事!
瑪麗氣得渾身發顫,立即差人將諾克斯召到宮廷,劈頭蓋臉地一頓訓斥:“作為一個卑賤的牧師,你憑什麼指手畫腳地議論我的婚姻?難道你們新教徒就可以目無王法了嗎?你要知道,你這麼做只會導致一個後果,那就是我討厭你們這些言行不一虛偽的新教徒,也許有一天我要廢除你們的新教!”
女王間的較量(5)
“很好,看來陛下也是很有主見的人。不過陛下不要忘了,新教在蘇格蘭是合法的,這是《愛丁堡條約》規定的內容之一。”
“哼,別在我面前提什麼《愛丁堡條約》!我並沒有批准它,而且以後也不打算這麼做!諾克斯,我警告你,你既然在蘇格蘭,就要服從我的管教,犯上作亂對你沒有好處!”
惱怒的瑪麗大聲吼著,但卻抑制不住委屈的淚水。諾克斯一直耐心忍耐著,他想等瑪麗怒氣消了之後再回答。
“正如陛下所言,我只是出生在這個國家裡的一個普通人,在您的眼裡非常卑賤,但令我自豪的是,上帝卻把我造就成了一個有用的人。由於您以前一直生活在黑暗和謬誤的環境中,所以您對真正的教義並不十分理解,因而您以為我在冒犯您,實際上我是奉上帝的召喚來拯救您的。”
“讓你和你的新教統統見鬼去吧!”
諾克斯有些意外,原來看似溫柔軟弱的瑪麗女王也是這麼固執,不可理喻。他怔了怔,轉身往外走,快到門口時他又回過頭,一字一句地重申著他的觀點:“陛下,我想此刻您正在氣頭上,冷靜之後就會明白,我只希望蘇格蘭能與英格蘭結成親密的姊妹,就像陛下您和您的表姐伊麗莎白女王一樣。血濃於水,您為什麼要讓一位異教徒——我指的是所有追隨羅馬教皇的人——來領導和統治我們蘇格蘭呢?毫無疑問,那些前來向您求婚的公爵們、王子王兄們和國王們都在為他們自己的最大利益而競爭,他們這樣做的結果只會把您和您的王國引向黑暗和毀滅之路。這也算是我這個卑賤的人給您的一個忠告吧,請您三思。”
瑪麗擦乾了眼淚,怒氣衝衝地又召見了英格蘭的使臣倫道夫爵士。一直在瑪麗的宮廷裡受到禮遇的倫道夫發現女王的眼圈紅紅的,而且這一次瑪麗端坐在龍椅上,腰板挺得筆直,神情嚴肅。
倫道夫心裡嘀咕:莫不是國內發生了什麼令她不愉快的事情?此事肯定與英格蘭或者是伊麗莎白女王有關,而且很嚴重。要不,她此刻一定會縱情地半倚在床上與我見面,她說過她有這個癖好,甚至可以整天躺在床上。說起來瑪麗女王的這個癖好恐怕在君主中是不多見的,尤其是在女王中則更是少有的了。
“倫道夫先生,我已經受夠了!我的婚姻應該是一件堂而皇之的事情,並不需要受英格蘭的那個令人惱火的表親的制約!我過去是令人矚目的法國王后,一個國王的妻子,而現在,我是蘇格蘭的國君,我為什麼要受這樣的窩囊氣!”瑪麗那不